13地入列辽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核心提示
蜿蜒的古道、古朴的石板路、灰墙青瓦……近日,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公布,辽宁新增1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截至目前,辽宁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别达到20座、36个,其中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这些携带着千年文明密码的名镇名村,以其丰富的文物遗存、成片的历史建筑、传统的民风民俗,承载起无尽的记忆乡愁。
小村镇
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
农闲时节,“省级名村”成为沈阳市新民市东城街道巨流河村的“热搜话题”,村民凑在一起不光唠家常,也会说说村里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传奇典故。“我们村不一般,历史上打过大仗、出过名人。小时候满村跑,就听长辈们说哪里历史上是座城墙、哪里有过古迹。”巨流河村村民马洪飞口中的“大仗”是指著名的“巨流河之役”,名人则是指军旅作家杨大群。而那本作家齐邦媛以巨流河为背景所著的家族记忆史《巨流河》,在讲述一段颠沛流离记忆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知晓了这座古村落。
同样记录着独属于辽宁历史记忆的,还有此次被列入历史文化名镇的锦州市凌海市温滴楼镇,以及被列入名村的温滴楼镇梯子沟村。“温滴楼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青铜器时代遗址多处。这里是辽沈战役外围战场,拥有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前线观察所、战地医疗所、地下党活动处等红色文化旧址。”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负责人才连庆说,镇内的梯子沟村距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四分钟车程,每条村路都留下了革命的印记。
本溪满族自治县连山关镇也留下了红色记忆,境内的东北抗联摩天岭战斗遗址记录了1936年东北抗联将士与日寇英勇战斗、取得胜利的历史。这场战役鼓舞了东北抗联将士的士气,在抗联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使摩天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镇村内的遗迹遗址,为辽宁留下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专属记忆。
乡野间
留存着珍贵的古建古迹
石头垒的房屋看起来十分坚固,房顶上用红色砖头砌的烟囱好似随时会升出炊烟,唯有“田字格”的木框窗户会让人觉得这些民房已经有些年头……在沈阳市新民市大红旗镇大红旗村,这样的房屋共有3间。大红旗村党支部老书记王福山告诉记者,这些房屋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京奉铁路配套房屋。在这个小村庄内,还有始建于1903年的白旗堡火车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火车站商店,以及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大红旗政府原址等建筑,这些建筑目前保护状况良好,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名镇名村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建筑,而且还有文物古迹。葫芦岛市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境内,有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峪塔,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为研究辽代晚期的皇家佛教信仰形式和内容提供了实证。塔沟村的“塔沟”二字,就是从此处而来。同样位于兴城市的大寨满族乡新立村境内,有保存完好的集讲学、寺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大寨溯本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凌源市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也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山而建的万祥寺始建于1738年,据称,门前的云山松年龄甚至大于万祥寺,是朝阳地区最古老的云山松。
新场景
融入传统乡风民俗
时至今日,这些散落在乡野间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但保存了下来,还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通过文化资源和旅游场景的巧妙融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拥有满族刺绣和辽西木偶戏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滴楼镇内,坐落着边墙子虎溪民俗文化村。现在,这座小山村也是篆刻、书法、摄影、绘画、收藏、非遗等文化名家聚集地。2021年,边墙子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参观游玩。镇内各村至今保留着满族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逛大集、扭秧歌、舞龙、杀年猪、贴春联、贴窗花、黏豆包、满族饮食等广为流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在今年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前,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去年就已经入选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据了解,作为一座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熊岳镇近年来深挖古镇资源,全方位拓展古镇深度游的空间载体。与此同时,该镇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的望儿山村深挖“望儿”文化主题,不断整合村内资源,为老年人打造宜居家园。
认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延续镇村历史文脉,对于留得住乡愁具有现实意义。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辽宁省将通过“找出来”“管起来”“用起来”等举措,持续推动镇村历史文脉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和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让这些散落在乡野的名镇名村成为真正的名“星”,焕发出新的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