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调、裁、诉”一体高效维权
“10多天就解决了我的医疗赔偿,太感谢了。”8月20日,外卖员徐某拿到共计4万元的赔偿款,给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打电话表示感谢。
“商贸公司非说我不是他们的员工,不给医疗赔偿。”7月3日,徐某因工伤赔偿纠纷来到中心维权。工作人员当即了解情况,1小时后调解开始,又过1小时,皇姑区法院开具裁定书。7月20日,徐某拿到了第一笔医疗费2万元。
近年来,沈阳在全市建立13个“调、裁、诉”一体化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工会与人社、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案件处置,形成调解、仲裁、司法、监察、援助一体化,做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一扇门”有法律咨询、劳动监察前有调解、调解不成有仲裁、仲裁结案法院可直接执行,有效缩减维权时间。
纠纷化解在诉前
7月3日徐某填完信息采集单后,来到劳动监察调解中心,工作人员石慧将他的劳动合同及考勤记录等文件复印留档,“建议您进行调解,既节省时间,又不花啥费用”。很快,徐某、商贸公司工作人员、调解员三方坐在了调解室。
“我送外卖受的伤,凭啥不赔医药费?”
“我们是雇佣关系,你不是我们的正式员工,已通过雇主责任险进行理赔了。”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徐某与公司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应该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赔偿责任。但你们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则由公司进行赔偿。”
不到1小时,调解顺利完成。石慧将双方签字的调解书上传到皇姑区法院的调解平台系统进行司法确认。很快,皇姑区法院开具裁定书,要求公司分两次支付给徐某共计4万元赔偿。
“调、裁、诉”一体化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成立后,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升级,做到多部门共同参与案件处置,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在沈阳市皇姑区,调解不成的案件可实行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有劳动争议巡回法庭。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年芳芳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的案件纠纷量下降明显,大量案件化解在诉前。皇姑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自2022年5月运行至今,共受理新业态案件212件,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89.8万元。
“调、裁、诉”快速解纷
外卖员和平台没签劳动合同,经两次调解、一次仲裁都没解决怎么办?沈阳市于洪区多元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保障中心的“绿色通道”解决了这一难题。
外卖员柳某某2023年与某外卖平台签订了配送合作协议,从事外卖配送工作。2023年冬天送餐时,连人带车滑倒,腿部骨折。公司没给他缴纳工伤保险,也不给赔偿,他自己支付了一大笔医疗费。
据于洪区该项工作负责人岳维光介绍,外卖平台认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外卖员只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时间进行配送业务,平台对他们并无实际管理行为。中心派出工作人员鲍大勇到区法院办公点现场立案,法律援助律师同柳某某讲解着庭前所需的各种材料、法律法规政策。
开庭当天,法院认为,虽然柳某某工作的时间地点不定,但他每天坚持打卡上班,还参加公司晨会,使用公司的软件、着装,符合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原则。因此,巡回法庭支持柳某某的诉讼请求,并要求平台对其进行赔偿。
“以前类似案件一般要经过‘一裁两审’,不但处理环节繁多,还存在衔接不畅、办理周期长及成本高等问题。”岳维光说。
在一体化保障中心,于洪区总工会、区法院等部门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了一站受理、闭环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劳动纠纷化解模式,将劳动仲裁与司法调解、起诉立案有机衔接,让复杂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裁、快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遇到复杂难题也能得到高效解决。
智能化调解便捷双方
“智能化调解,可以方便更多职工、用人单位,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随时随地获得专业在线服务,很多案件都在仲裁阶段成功调解。”沈阳市和平区总工会副主席黄福生说。
在和平区的劳动争议智慧调解中心,通过整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工作职能,将法院的调解工作前移至劳动争议仲裁,通过线上传输文件、视频连线调解等方式减免了中间环节,有效缩短了案件处理的时间。
网络主播王茜与和平区一家食品企业签订临时协议,帮助其拍摄宣传视频并带货,可公司没有按时支付报酬。她来到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办事大厅一楼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站,工作人员毛超将王茜的相关信息及诉求等内容录入系统,10分钟就自动生成了一份诉状。这个名为“辽法云亭”的24小时“一站式”服务站,涵盖风险评估、诉状生成、自助立案、在线庭审等8项重点功能。
在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协调下,由和平区法院法官、专职特邀调解员、双方当事人组成的在线调解室通过视频连线线上调解,可移动屏幕实时展示案件信息。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
“现在通过网络视频调解,调解员面对面沟通,线上线下充分配合,更有助于推动问题解决,尽量减少纠纷进入诉讼环节,有效节省司法资源,化解矛盾。”毛超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