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要闻

沈阳市委书记三千字演讲,欢迎六千位博士

2024年05月31日08:22 |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小字号

5月30日,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里欢声笑语、青春洋溢,“2024博士沈阳行”在这里正式启动。

这是沈阳市连续第二年举办博士行活动,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博士多达6860名,是第一年的五倍。这些博士来自全国192个城市,仅北京市就有1326名博士来沈,还有来自剑桥大学、纽约大学等200余所国外大学的426名博士报名参加。

在启动仪式上,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发表致辞。这篇三千多字的演讲,讲述了沈阳的观念之新、格局之新、面貌之新,向参加活动的六千多位博士发出了“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的热情邀约。

以下为致辞全文:

初夏沈阳,万木争荣。值此美好时节,我们相聚第二届“博士沈阳行”,共叙友情、共话未来。首先,我谨代表沈阳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推动全面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着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次举办“博士沈阳行”活动,就是要发出求贤若渴的时代邀约,营造群贤毕至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沈阳的有关情况,希望大家通过“沈阳之行”,更加了解沈阳、爱上沈阳。

沈阳之行,品读深厚的文化底蕴。沈阳,历史文化绵延不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7200余年人类文化史和2300余年城市发展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3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500余处历史文化遗迹,镌刻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记忆。沈阳,工业文化积淀厚重。享有“共和国工业长子”美誉,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车床、第一台变压器等数百个“新中国工业第一”在这里诞生,如今的“嫦娥”登月、“祝融”探火、“蛟龙”入海等都闪耀着“沈阳制造”的身影。沈阳,红色文化十分丰富。抗日战争在这里打响第一枪,抗美援朝从这里出征,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见证着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长眠着杨根思、杨连弟、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等先烈,铸就了这座英雄城市的风骨。沈阳,民族文化多姿多彩。56个民族齐聚于此,朝鲜族风情街西塔街、锡伯族古镇、藏式四塔等特色景观,关东微雕、满族堆绫、胡魁章制笔等非遗传承,处处彰显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质。我们诚邀天下英才融入这里,感受文化脉动,汲取精神力量,共同续写新时代城市华章。

沈阳之行,把握难得的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沈阳振兴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充满期待,去年9月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擘画蓝图、指路领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沈阳发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产业和临空经济,建设战略备份基地。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策部署,支持沈阳当好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排头兵。沈阳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深入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和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用拔节生长诠释城市担当。我们诚邀天下英才选择这里,抢抓发展风口,乘势奋楫而上,在肩负国家使命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沈阳之行,感受雄厚的产业基础。我们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建成45个智能工厂、200个绿色工厂,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5%,沈鼓集团压缩机组、中国航发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跻身国际一流,北方重工多种先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特变电工创造65项世界第一。我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华晨宝马等为代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总投资200亿元的华晨宝马大东基地项目4月底成功签约;以黎明、沈飞集团等为骨干,航空航天产业能级日益提升,临空经济区、航空航天城、航空产业基地“双核一基地”加快建设;以新松机器人为链主,形成国内产品线最全的制造基地,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拓荆、芯源微等为龙头,攻克一个又一个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形成北京、上海之外第三大集聚区;以东北首家制造业“独角兽”微控飞轮、总投资255亿元的远景零碳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为标志,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储能之都”建设积蓄千亿投资。我们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聚焦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素化、储能装备、深空深海深地开发、基因技术及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推动现有优势产业未来化、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去年,全市10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达到9000亿元,今年将向万亿迈进。沈阳,用产业蝶变升级的蓬勃之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基垒台。我们诚邀天下英才扎根这里,抢占发展高地,制胜前沿赛道,在构建具有沈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大显身手。

沈阳之行,体验优沃的创新生态。这里,科创空间广阔。“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格局加快构建,其中的浑南科技城已建成智慧之云和科学家工作坊等创新载体、将全力打造科创特区,沈北科教融合园已培育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35家、集聚院士团队8个;着力建设38家大学科技园,260多家双创载体不断提标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日趋完善,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00家、科技型企业2.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756家,形成了汇集创新资源的强大磁场。这里,平台载体丰富。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690个,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引领国内机器人技术发展,辽宁材料实验室组建6个颠覆性技术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坚,辽宁辽河实验室、沈鼓集团核电装备中试平台、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中试验证平台等正在向国家级平台迈进,东北大学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沈阳连续三年入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单,形成了支撑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这里,政策体系完备。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每年列支人才资金15亿元,用心用情用力全方位支持;设立天使基金和盛京英才投资基金,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保障;依托沈阳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实现40余项服务“一网通办”;通过配套人才公寓、开设人才驿站、解决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等,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形成了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矩阵。我们诚邀天下英才集聚这里,敢闯敢试敢为,创新创造创业,让人生理想在沈阳照进现实。

沈阳之行,领略独特的城市韵味。这座城有颜值。“东山西水、一河两岸”的空间格局,绘制了浑厚、大气、舒朗的城市骨架;山水相依、城林相融,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枫、冬可嬉雪;中山路让您遍赏百年建筑,青年大街让您尽览都市繁华,3000多个口袋公园让您体验方寸之美,200多个城市书房、城市书屋让您畅享阅读时光,处处有景致、无处不诗意。这座城有活力。集风景、人文、时尚于一体的青年友好型街区让city walk成为新风尚,中德国际风情街、世界最大泵道公园等叫响“国际沈”,辽宁男篮CBA三连冠彰显辽沈人民精气神,浑河赛艇公开赛上演水上健将的速度与激情,场场万人演唱会点燃八方歌迷的青春与梦想,充满动感、充满朝气。这座城有欢乐。到小河沿早市、彩塔夜市等品尝特色美食,在万象城、中兴等购物中心体验时尚潮流,去方特欢乐世界、森林动物园等度过休闲时光,赴世博园、稻梦空间等深入亲近自然,独具烟火气、人情味、时尚风、国际范的沈阳,是外国游客热衷的国内十大旅游目的地、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我们诚邀天下英才留在这里,舒享品质生活,找到诗和远方,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

现在的沈阳,观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全面振兴时至势成、宏图正举、未来可期。热切期盼大家共赴“城市之约”,与沈阳双向奔赴、携手同行。全市上下将进一步把建好平台、倾力培养、用心呵护、放手使用贯穿人才成长全过程,让大家在沈阳绽放青春、书写精彩、逐梦远航!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各位牵手沈阳、所愿皆得,事业精进、宏图大展!

我们期盼实现约定的时刻,无论今天、明天还是未来的每一天,沈阳都在等着你、欢迎你、拥抱你。

沈阳未来,因你而来;沈水之阳,我心向往!

谢谢大家!

(责编:王斯文、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