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文化教育

“五一”假期辽博引来8万观众共享文化大餐

朱忠鹤
2024年05月08日13:31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继去年“五一”小长假观众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后,今年“五一”,辽宁省博物馆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小长假前两天,单日观众数量已接近最大接待量。5月6日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辽博共接待国内外观众8.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

5月1日上午,开馆时间还未到,辽博馆外就已排起长龙。预约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小长假前4天辽博的免费进馆门票就已被抢订一空。

辽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作为承载与展现辽宁历史风貌的重点文博机构,辽博近些年来愈加受到观众瞩目。一边是观众接待数量大幅增加,一边是省外观众对辽博日益追捧。数据显示,今年小长假,省外观众到辽博参观的数量占总人数的61.11%,占比超过了省内观众。其中,黑龙江省观众最多,占比14.12%,吉林省为10.88%,河北省为5.92%,内蒙古自治区为5.48%,山东省为3.51%。省内观众中,沈阳观众人数最多,其次是大连、鞍山、铁岭和锦州。

5月1日一大早,黑龙江省观众冯德毅一家三口就早早地排队进馆参观。在“古代辽宁”展厅,他在红山文化展区前长久驻足,一边给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讲解,一边回答儿子的提问。他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对红山文化感兴趣,并想到辽博参观。于是,他们一家今年早早谋划,安排好假期行程,其中第一站就是到辽博参观。“从网络上看红山文化的文物视频和照片,远不如实地看得印象深刻。我希望孩子能对红山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这次来辽博,不虚此行。”冯德毅说。

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多个展览同步进行,这道“文化大餐”是辽博今年“五一”期间最吸引观众的地方。从立体式展现辽宁悠远历史文化的“古代辽宁”系列展览、满族文化展、“山海路行远——辽西走廊上的葫芦岛”展等,到展示墨西哥文化的“从奥尔梅克到阿兹特克——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展示中华传统丝织技艺的“丝艺传承”展等,古今中外的历史在这里映照,多姿多彩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观众在辽博一饱眼福。

除了“文化大餐”,作为文博机构的辽宁省博物馆还在这个假期精心烹制了“美食大餐”。

“五一”小长假前,辽博餐厅开发“上新”了一系列充满浓郁地域特色和博物馆特色的美食与甜点,让远道而来的省外观众“足不出馆”,就能在味觉上感受辽宁美味。特色鸡架、东北脊骨盖饭等,让省外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东北味”;“玉猪龙”冰激凌和圣代、带有辽博馆藏书画印记的慕斯蛋糕等,更是将文物与美食进行了融合创新。

有得看,有得吃,还有得玩。“五一”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在延长开馆时间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下体验活动。在“非‘铜’凡响——编钟挂件制作”活动区,9岁的杜洋在父母的陪同和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玩得兴起。在认认真真做好一个编钟挂件后,杜洋高兴得手舞足蹈。“没想到在博物馆里既能看展,还能做手工,这个‘五一’挺有意义的。”杜洋的父母说。

除了这一线下活动外,“印象辽博——制作小镜子”“鸡冠壶DIY”“趣味立体拓印”“文物拼拼乐”……一个个围绕辽宁展览主题与馆藏文物的线下活动吸引了包括杜洋在内的众多小观众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小长假,重新展陈后的辽宁省博物馆文创商店“辽博雅集”成为众多观众“打卡”的又一热点。排队进店、排队购物、排队结账成为“辽博雅集”的常态。馆藏重点文物红山文化“玉猪龙”与满族剪纸结合设计的“玉猪龙满族剪纸冰箱贴”、各式盖章本等受到了观众追捧。“辽博的文创有特点,很有创意,很喜欢。”一位江苏的观众说。

(责编:孝媛、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