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 建新功
“王牌矿工”练成记——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谷安成

“老白,你浮选区域的精矿品位不行,得往上调点儿。”
两个小时后,“老白”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班长,多亏你了,指标稳住了,你咋知道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多了,大家也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变成了“照单全收”。仅凭“一看一捻”,鞍钢矿业齐大山选矿厂一选作业区生产乙班班长谷安成就能把矿浆中的精矿指标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
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一身汗水,满手矿浆。在这样的环境下,谷安成一干就是20多年。在谷安成看来,“工”,是能独立完成一项工作。“匠”,就是要精通自己的工作。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精通自己的工作,这是谷安成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20多年工作的真实写照。
1999年7月,从鞍钢矿山技校毕业的谷安成,被分配到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选矿厂,成为一名浮选工。
浮选是选矿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浮选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工作中,谷安成发现由于浮选指标是阶段性化验,每小时取一次样品,而且化验结果在两小时后才能出来,一旦赶上现场状态变化快的时候,化验指标相对于浮选操作调整存在滞后现象。
于是,他留心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他注意到每次化验员都要到精矿和尾矿输送管道的预留取样点取样,然后送去分析化验。一有空,他也跑到取样点,观察精矿和尾矿浆,多次后他发现,当捞起矿浆时,在光照下矿浆会有不同的颜色,用手捻一捻,又能感觉到不同的粒度。
这个功夫是谷安成用无数的辛劳与汗水换来的。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却要跑到取样点,白天,在阳光下仔细观察精矿和尾矿浆;夜班,就借着手电筒的灯光观察,分析物料的品位,自己先做好记录,然后等化验结果出来后,与化验指标进行对比。这套操作,他做了几万多次。
看得越多,谷安成的经验也就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数据库”,帮助他提前预判生产情况。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激励着谷安成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不断创新。
20多年间,谷安成发明了《基于多参数特征融合的浮选精矿品位检测方法》等8项国家专利。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和优化,总结出《谷安成浮选作业指标换挡先进操作法》和《谷安成三稳一降稳质增产先进操作法》等先进的操作方法,破解了近年来入选矿石“贫、细、杂”等不利因素带来的指标波动难题,为稳定在线指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每一项新成就的创造,都需要在理论上提高。谷安成的工余时间往往是被买书、学习、试验、操作等占据。
同时,谷安成深知自己的操作法是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总结得出的,浑身是铁也捻不了几颗钉,只有满园春色企业才能基业长青。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操作技巧传授给其他工序岗位,通过经验互学,提高班组乃至作业区整体操作水平。
在他的带动下,班里的同事们纷纷比操作、比技术、比贡献,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新的操作法应用后,不仅对提高精品、降低尾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稳定了作业过程,提高了产量。这一创新成果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班组的工作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该操作法应用后,年创效达到了118.29万元。
2012年,谷安成创新工作室成立。12年来,这个创新工作室成了一个聚才、育才、用才的“聚宝盆”,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下,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得以成功实施,多个项目荣获鞍钢创新成果奖。谷安成创新工作室还被授予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鞍山市技能大师成功晋级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