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一流 追求卓越 沈阳药科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作为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高校,作为首批获批辽宁省“建设一流大学”的高校,沈阳药科大学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明显增强,高水平成果层出不穷,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学校各项事业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全新气象。
“把沈阳药科大学建设成为药学教育领域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必须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高标准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引育为重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关键、以高效能教育治理为保障,持之以恒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对于未来发展之路,学校党委书记高明宇有着深刻长远的思考。
擎旗领航,强基固本。沈阳药科大学党委持续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大抓基层导向,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引领一流的基层组织体系。带领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一融双高”,强化党建聚势赋能,加强党委对学科建设布局的顶层设计、对人才工作的战略研究,以一流学科和一流人才建设为抓手,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练,学科团队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坚持“四个面向”,聚焦“药学”优势特色,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内涵建设,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提升学科影响力。先后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等,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突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导向作用,形成良好的学科建设工作局面。学校获批辽宁省“建设一流大学”,药学、中药学分别获批辽宁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生物医药学科群入选首批辽宁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为辽宁生物医药重点产业集群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近年来,新增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自主备案设置食品药学、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纳米生物医学3个新兴二级学科,其中生物与医药博士点填补了辽宁省空白。
学校是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和辽宁省药学会理事长单位、辽宁省药学类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单位等。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一流本科课程11门、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研究生学位论文连续八年抽检合格率100%,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世界排名第58名,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五,是省属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学科。11位学者入选2023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其中,10位学者进入药学领域榜单,在中国药学领域排名第一。22位学者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
全力以赴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积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开发、药物筛选和活性评价、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药品监管科学研究等领域特色明显。6年来,新增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项。获省级科技奖励22项,授权发明专利668项,签订技术合同和协议千余份,合同总成交额近10亿元,合同额超亿元重大成果转化6项,其中在辽转化1项,创造我省生物医药领域省内技术转让突破亿元的新纪录,成为推动本溪乃至我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深耕人才成长沃土激活学科团队建设活力
学校党委诚心使用人才、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加紧建设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明显。近年来,新增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8人次。新增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教指委专家5人次;获评省部级人才称号或项目资助人选142人次;获人才建设经费累计到款5442万元。
建立全链条人才引进体系。学校打造人才政策高地,出台《沈阳药科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工作办法》等管理办法,完善人才引进办法,扩大选拔人才视野,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加大人才引进投入,迭代升级人才线上线下服务体制机制,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多维立体引才架构,逐步实现从“等人、招人”到“请人、找人”转变,从“个人引进”向“团队引进”转变。现已栽下满院的梧桐树,热忱期待着引凤来仪。
“母校爱才、敬才、引才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我。”无涯创新学院教授金盛飞向记者介绍了自己选择回到母校的原因。金盛飞在国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毅然决定回到母校开展工作。
金盛飞说:“得益于学校在科研启动经费、平台搭建、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我迅速组建团队,并立即投入科研工作。学校提供的安家费减轻青年科研人的负担。”目前,金盛飞所带领的课题组共有3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在光催化领域取得了进展,相关工作将会为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带来重要的应用价值。
打造人才培育特色品牌。形成“六阶式”完整上升链条,搭建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一阶:前移选人关口,将师资博士后作为人才后备力量提前储备。二阶:高起点为博士师资给予科研启动资金。三阶:实施中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每年对各学科20%左右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四阶:实施“优青”托举计划。资助学术思路清晰的青年人才尽快成长为学术骨干。五阶:实施“卓青”托举计划。培养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人才。六阶:实施PI制,为各领域带头人提供学术研究方向、用人、招生、经费的自主权,为人才搭建自由平台。近年来,学校资助中青年教师近300人次,累计投入各类人才经费近7000万元,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博士毕业后,我受学校师资博士后相关政策的吸引,留在了学校继续开展师资博士后工作”,青年课题组长孙丙军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在从事师资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在药学和中药学领域的唯一入选者。2021年,他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学校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23年获评国家级青年人才奖励,并获得“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孙丙军说:“作为青年课题组长,我在研究生招生、聘请工作助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成立了自己的课题组,快速投入科研工作。我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致力于前药自组装纳米递释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探索我国新型高端制剂的创新之路。”目前,孙丙军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NS子刊4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主持纵向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
回首望,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展未来,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中共沈阳药科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学校将抓住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发展机遇,锚定服务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定兴药强校信心,以自信自强的精神,守正创新的能力,苦干实干的作风,争创一流的决心,全力以赴建设一流学科、汇聚一流师资、推出一流成果、培育一流人才,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在祖国药学教育事业发展中彰显更强智慧和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