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制作工程在沈启动
9月7日,“触阅未来——辽宁省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制作工程”在省图书馆启动,在全国尚属首次。
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制作工程,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中针对特殊人群、特殊年龄段而开展精准服务的一种创新方式,也是消除视障儿童阅读障碍,实现阅读公平、阅读自由的一种全新尝试。
据介绍,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制作工程主要针对低龄视障读者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挑选符合其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少儿读物,通过专业的盲文翻译与校对,将普通少儿读物中的文字译制成盲文贴片,再将盲文贴片粘贴到读物中,实现汉字与盲文一一对应,同时增加一些补充性的盲文,向视障儿童解释图片内容。明盲文对照读物在现有的图书上粘贴透明的盲文胶片(标签),就可以快捷地实现明盲文对照,既方便家长阅读文字,又可以方便视障孩子自己摸读,或者由视障家长跟健视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这种明盲文对照的书可以作为融合读物,让健视小朋友和视障小朋友一起阅读,无形中拉近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虽然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高达95%,已出版视障读物万余册,但针对视障儿童的少儿读物品种非常有限。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盲童阅览室展出种类仅1917种,每年出版少儿读物百余种。视障儿童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省图联合多家单位启动“辽宁省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制作工程”。目前,辽宁省已制作《药理学家王逸平》《我妈妈》《溜达鸡》《咚咚咚》《树真好》等多部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
据介绍,明盲文对照少儿读物的出版,在文字翻译转换上、图书制作上都存在较大困难。“在沈阳,既懂得盲文又明白汉字的老师很少,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作的难度。”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告诉记者,在制作盲童绘本时,负责翻译的人要和健视志愿者配合,校准每一个字的读音,如果贴的顺序不正确,会影响识读。
据了解,在图书题材的选择上,省图将选择国内外优秀的绘本作为图书样本,计划到年底出版100本,明年数量还会增加,之后还将在此基础上推出绘本的有声读物,让视障读者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用知识驱散“黑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