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会这十年
贡献工会力量 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紧跟时代步伐,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一流业绩助推辽宁振兴发展。
企业正在生产。辽宁省总工会供图
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新中国工业史中,上千个“第一”诞生在辽宁。
然而,辉煌有时,阵痛亦有时。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产业大却不强。
近年来,辽宁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辽宁省总工会围绕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制定《辽宁省总工会2021-2025五年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职工就业和困难职工帮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扎实而具体的工作,不断凝聚职工群众力量,助力辽宁振兴发展。
全省工会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作推进会现场。人民网 尹柏寒摄
辽宁省总工会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召开全省工会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作推进会,交流工作、总结经验。
此外,辽宁省总工会还积极推动落实《辽宁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出台《辽宁省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十四五”全省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工作方案》《辽宁省工会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若干措施》等文件,从制度上为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筑基赋能。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辽宁省委围绕科技创新为辽宁振兴发展谋篇布局,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
辽宁省总工会始终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制定了《辽宁省总工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措施》。
提高在劳模和五一劳动奖评选中的比重,对贡献突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级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五一劳动奖评选加大表彰力度,在工会其他荣誉评选中给予大力倾斜。
激励职工献计出力创新创造,组织开展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2020年底前评选30家竞赛活动优胜单位,2021-2025年每年评选一批优胜单位,分别给予20万元竞赛支持资金。助力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2021年培育200个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22-2025年每年培育100个,每个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广泛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每年评选10项省级优秀创新成果,每项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持续支持省级工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能大赛,深入开展“送技能进企业”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职工教育培训,到2025年推动企业员工培训全覆盖。
落实《辽宁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工会经费全额返补,为近2万户小微企业返补经费6.76亿元、为近2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返补经费1.1亿元。
此外,辽宁省总工会下发《关于扶持科技型企业建立辽宁省职工技能提升平台的通知》,在全省再扶持100个科技型企业建立辽宁省职工技能提升平台。企业依托职工技能提升平台开展竞赛集训、职工技能提升等培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
推进绿色低碳环保新发展理念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有关要求,组织引领广大职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引导职工争做低碳绿色发展的自觉践行者,争做守护绿水青山、爱护生态环境的主动参与者。2021年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广泛开展“辽宁工会林”建设,“辽宁工会林”建设是辽宁省总工会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助力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单体投资额度最大的林地建设项目。“辽宁工会林”项目分布在阜新、朝阳、铁岭、锦州、葫芦岛5市10县,总面积约为7748.3亩,拟栽植适合沙地生长苗木约60万株。
“辽宁工会林”。辽宁省总工会供图
在“辽宁工会林”建设中,辽宁省总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级工会干部,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各级劳动模范开展义务植树,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全力为建设绿色生态辽宁贡献力量。
“辽宁工会林”项目在逐步推进,对于巩固全省三北防护林工程、有效遏制土地沙化,特别是对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彰武地区实现绿进沙退,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起绿色屏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