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 时代考题 辽中答卷之二
辽中:抓住改革创新“牛鼻子”

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的征途中,沈阳市辽中区一路蹄疾步稳、锐意进取、勇毅笃行、全面发力,在新起点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革故鼎新的改革创新征程中持续焕发着勃勃生机。通威“渔光小镇”、中能化碳中和循环产业园等百余个亿元以上项目接连签约落户辽中。
坚持深化改革,驱动辽中腾飞之翼
“辽中因改革而兴,也必将依靠改革走向未来。”从“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命题伊始,辽中即以“脱胎换骨”的信心决心,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入手,对涉及事关新旧动能转换和治理体系能力建设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和优化。辽中区全面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平台、资金、劳动力、数据、技术等方面为重点,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以深化改革破局开路、赋能加力。
深化制度创新,释放综保区发展新活力。推进综保区近海园区制度创新,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口岸服务平台,打造沈阳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的桥头堡。开通“仓储货物分类监管”业务,助推园区企业开展业务创新,有效释放区内企业产能。
全面优化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探索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依托沈阳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录入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使各类人才通过平台就能够搜索到区内重点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实现与市级平台联网互通。“春暖辽沈 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吸引求职者2273人,达成就业意向852人,“舒心就业”让企业和求职者更舒心。
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根据沈阳市工信局出台的《沈阳市推进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工作方案》,制定辽中区的工作方案,依指标完成时间与税务、统计局等横向部门沟通,收集整理2021年规上企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梳理综合评价体系中涉及指标完成情况。
深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辽中区积极组织开展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扎实落实普惠金融、助企贴息等政策,按照省、市对于支持企业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纾困解难政策要求,仅一季度就新增贷款48笔,其中贷款100万元以上19家,贷款100万元以下29家。
创新招商体制机制。疫情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刻在基因里的“思想赋能”,让辽中区迅速转变思路,创新探索出了联合招商新模式,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今年前三季度,74个亿元以上项目在辽中落地生根,创造了辽中招商引资的新纪元。
创新驱动发展,辽中脚步从未停歇
辽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第一动力,大力布局发展“战新”产业、推动“增量崛起”,充分发挥近海一号科技园、辽宁增材制造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作用,突破核心技术、培育科创主体、助推成果转换,制作“进度图”“英雄榜”等,推动“变量突破”,塑造崭新标杆。
辽中区注重引导“专精特新”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及争取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产品、企业或“小巨人”企业。仅上半年,就有沈阳宏晨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沈阳世润重工有限公司等12户企业分别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或小巨人企业。沈阳远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2021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辽中区推动创新研究与市场需求直接互动,创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由企业做“盟主”、利益为纽带、有明确市场目标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其中,辽宁增材制造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产学研联盟院所包含东北大学等5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关联企业包含辽宁冠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5家企业。
同时,辽中区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为科技创新打通供需通道,目前有远程摩擦的高铁粉末冶金闸片原材料表面积、轻量化关键技术攻关,伟嘉牧业的兽用难溶药物混饮给药技术攻关分别上榜,并已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揭榜,力争突破技术瓶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沃土引凤长栖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对一区一城来讲,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活力、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更直接关系到其长远可持续发展。
营商环境怎么改怎么干,厚植土壤是关键。一大批亿元以上项目、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辽中,充分印证了“哪里环境优、哪里服务好,就往哪里加速集聚”的发展真理。
“我们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金钥匙’,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塑造公正、公平、安全、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坚持发展出题、改革破题,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辽中区区长卜世杰说。
“有求必应,容缺容错”,辽中优化营商环境所释放出来的信号,让更多的企业感受到了辽中温度和辽中诚意。
辽中区创新成立了项目审批“帮你办”专班,由主管副区长挂帅,区营商局、近海经济区项目办、区市民服务中心牵头,发改、城建、国土、人社等审批部门协助配合服务,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服务专班集中办公,主动帮助重点项目办理手续。疫情期间,通过容缺受理的方式,为沈阳中化化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吉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近海物流服务港、传胜供应链管理(沈阳)有限公司4家企业快速办结了项目手续,真正做到了“特事特办”“急事快办”“要事合办”。
截至2022年9月30日,辽中区开展重点项目审批124个,办结103个,办结率 83%。自专班成立以来,共通过会议和领办代办形式快速办理完结58个项目的审批手续,市级重点项目审批全流程平均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真正实现由企业家“亲自跑”变为项目服务专员“代替跑”,全面提升为项目审批服务的能力,做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
“最多跑一次”“跨域通办”“现场指导、上门勘验、加急审批、延时服务”“网上办”“云勘验”工作模式……办事更快捷,效率再提升,审批“加速度”,只要企业有需求,政府就会马上办。辽中区围绕党建助企、政策惠企、服务暖企、先锋兴企等工作,创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帮扶模式,开展“党建引领 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为非公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增活力。
“全心”投入,下沉一线,建立优质“帮扶队”。在企业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辽中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服务”工作模式,助企纾困,在全域开展“一联三帮”“包保包联”等活动,考虑属地关系、业务管理等因素,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广泛联系民营企业,与全区300余家企业结对帮扶,举办“云对话”“营商大讲堂”“政企座谈会”等活动,建立企业帮扶台账与问题清单,推动问题逐项梳理、逐项完成、逐项解决,今年以来已梳理解决企业诉求70余个。推广运用“互联网+服务”的有效平台,与“民企直通车”“一联三帮智慧平台”等积极建立连接,进一步帮助企业破难题、强信心、振士气,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针对因为疫情影响而遇到短时资金困难的企业,辽中区投促办牵头区内20余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战“疫”金融产品和优惠支持政策;同时建立“7x24”服务机制,通过应贷尽贷、应贷快贷、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助力企业资金周转。截至目前,辽中区相关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近21亿元融资支持、惠及180余家企业,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局面。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辽中区以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为重点,以推进各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制度再完善为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动,以上下联动、系统延伸为推进方式,竭力为企业打造服务一流、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充分营造“活商、亲商、安商、便商”的浓厚氛围,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的大路上,辽中区一张蓝图绘到底,正以崭新的形象、饱满的激情,不断开拓向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