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文化教育

评剧《沙海情》演绎治沙精神

赵乃林
2022年09月09日14:11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评剧《沙海情》演绎治沙精神

9月7日8点半,导演刘彬就赶到剧院排练场,此时剧组的几十位演员也到了,学唱腔,对台词,搭架子排练,静寂的场地霎时热闹起来。

  从一周前开始,阜新市歌舞剧院评剧《沙海情》剧组的演员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作为“辽宁省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按计划,他们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将这部反映彰武治沙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目呈现在舞台上。

  全剧突出一个“情”字

  上世纪50年代,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彰武地区风沙肆虐,村庄已经被有关部门专家认定为不适宜居住,政府着手搬迁,村委会主任侯天喜力排众议,立下军令状,带领乡亲们上山植树治沙。在治沙固沙研究所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使得沙窝子变成了鱼米乡。评剧《沙海情》讲述了彰武治沙人的故事,老所长刘斌放弃县长不当,来彰武攻克治沙难题,留下“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的无尽坚守;侯天喜放弃儿女私情,一辈子守护着家乡,把科尔沁的沙漠挡在了村庄之外,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治沙过程中的庚续和传承。

  评剧在阜新和辽西地区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喜闻乐见。评剧反映家长里短是优势,唱腔美,唱词易懂,内容接地气,表演生活气息浓郁,与表现题材高度契合。“创作这部剧历时3年,酝酿构思,深入采访,剧情集合了众多治沙人的‘影子’。这部剧的创作,我突出一个‘情’字,治沙人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这片土地上,沙海情就是沙海有情,大地的回报就是今天满目的葱茏和绿色。我是带着感动在写‘情’,写这里面的情感,写治沙人这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编剧李铭说。

  排练一上午,午休时剧中侯天喜的扮演者包剑又到户外晒起太阳,“黑了自己却心里亮堂,白了头发却绿了青山”,他用这样的感觉去刻画人物心理,用更黑的皮肤去展现人物形象。此时,在排练场一角,扮演配角的马佳琳、崔琳娜则在揣摩角色的心理变化,对治沙从一开始的犹豫彷徨,到最后坚定信心去治沙,她们慢慢地体会心理变化,再呈现到行为动作和语言表达上。

  塑造治沙人“群像”

  评剧《沙海情》有两条线,一条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治沙精神的传承,由第一代治沙人刘斌传给了剧中的主人公侯天喜,侯天喜又传给了下一代,这就是彰武治沙人的几代传承;还有一条就是红绸带在剧中的运用,以此表现70年间治沙人的担当和情怀,他们有开心、有泪水,彼此支撑相互扶持,守望绿色。

  排练现场,演员认真完成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努力把治沙人的精神和动力融入其中、表现出来。就是没有上场排练的演员,也在各自认真地揣摩人物、琢磨唱腔,然后更好地融入到创排中。

  “这是一部‘群戏’,塑造了一组‘群像’。”刘彬告诉记者,这部剧在编排上倾注了全院力量,在舞台上最大画面呈现人数有70人,还有管弦乐队45人,加上后期舞美工作人员,全剧的参与人员将会达到120人。编排上的一个创新,就是在每一场和下一场衔接时,会找到这一场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用虚化的情景和舞台的剪影呈现出来,以此连接下一场,这样做就是要表达一代代治沙人的根和魂始终传承,治沙种树从未间断。

  按计划,该剧将于10月下旬在阜新首演,之后赴沈阳参加“辽宁省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责编:邱宇哲、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