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文化教育

109张照片定格辽宁人的特殊贡献

商 越
2022年08月31日08:13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109张照片定格辽宁人的特殊贡献

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 72年前,大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辽宁集结过江出国作战,作战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朝鲜,担架队、运输队、医疗队从这里奔赴前线……8月24日,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展览之二:抗美援朝时期辽宁人民的贡献”展,以109张图片呈现辽宁人民在参军参战、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赶制炒面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辽宁人民以满腔热情为志愿军将士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支援。

  用大量数字和档案资料“说话”

  为准备此次专题展,抗美援朝纪念馆从省及各市档案馆、民政局等部门征集相关史料,又从馆藏资料中,挑选出109张和辽宁有关、有代表性的历史照片,精心设计制作32块展板,用大量数字和档案资料“说话”,从辽宁人民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背景、宣传教育、参军参战、踊跃捐献、增产节约、拥军优属6个方面,全面翔实地介绍了抗美援朝时期辽宁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

  记者看到,图片展中有一张大连市广和机械厂(大连机床厂前身)王兆达小组为支援前线开展增产节约活动的老照片,照片中一名工人在机床前埋头工作,前面的机器上写着:“多增产,捐献飞机大炮!”几个醒目的大字,让观众的思绪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志愿军入朝作战在前7个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由于武器装备与敌人相差悬殊,作战困难重重。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非常艰难。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其中有一项就是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通过捐钱捐物来购置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辽宁人民在捐献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工人、农民、学生等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

  展览策展人关小宇说,当时捐献15亿元(旧币,其1万元等于新币1元)可购买一架苏联战斗机。为了便于统计,各地人民捐献的外币和物件也一律按当时人民币折价计算。

  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从1951年6月至1952年末,全省捐款总数约为3500亿元(旧币),能购买235架战斗机。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辽宁地区分为辽东省、辽西省及沈阳、旅大(大连)、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及热河省的部分地区。其中辽东省原计划捐募32架飞机,结果捐募款额可购买飞机72架。沈阳市人民捐献飞机57架,超过原定计划38架的50%,提前40天完成了捐献任务。

  火热的捐献运动大大改善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

  为前线战士赶制炒面33万余公斤

  作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知名的食品,炒面一度被认为是这场战争最大的“功臣”之一,细看一张张抗美援朝时期老照片,几乎每名志愿军战士身上都背着炒面袋子。此次展览中有一张后勤人员热火朝天为志愿军赶制炒面的照片,在大锅前手拿铁铲忙炒面的战士身后,墙壁上还有醒目的大幅标语,上书:“炒得好,炒得香,志愿军吃了把美帝打的喊爷娘”。

  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炒面成为志愿军在战场上最适合也最能保障的食物。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曾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炒面虽好,但大量制作也是有难度的。1950年1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专门召开了“炒面煮肉会议”,对东北局机关、各系统,沈阳市、东北军区下达了完成炒面的指标,要求从当年12月22日开始到次年1月,一个月左右完成制作325万公斤炒面的任务,并对炒面原材料配比提出要求。但当时仅靠东北满足不了供应,北京、天津、武汉等地也开始制作炒面,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制作炒面的热潮。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开始后,炒面成为志愿军主要食物。到1951年6月,运往前线的炒米、炒面共达3100万公斤,占前线运送粮食总量的16.7%。据不完全统计,辽宁地区共加工炒面33.13万公斤,占全国前线运送炒面总数的10%以上,其中,仅沈阳市就加工炒面20万公斤。

  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告诉记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辽宁人民凭借独有的地域优势和坚强的组织领导,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竭尽所能,倾尽所有,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抗美援朝战争大后方的战略角色,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志愿军指战员的赞扬。

(责编:邱宇哲、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