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的今天,中国舰载机飞上蓝天

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舷号16的辽宁舰升起了起飞偏流板,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代号“飞鲨”的歼-15飞机如离弦之箭,迅速通过甲板舰艏“滑跃14°”直指苍穹。
近年来,这样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大小屏幕上,早已被大家熟悉。不知不觉间,“飞鲨”已经首飞13年。
2009年8月31日,歼-15飞机在沈阳首飞。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供图
13年前的今天, 2009年8月31日,歼-15飞机在沈阳首飞。
鲜为人知的陆基首飞
首席试飞员李国恩在回忆录里写道:“国产歼-15舰载机进行首次试飞,如战士出征,现场气氛紧张。歼-15舰载机首次飞行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飞集团这些年来辛苦耕耘的创新成果,更关系到国家航母事业进程的推进。”
沈飞公司董事长罗阳当时缓缓地走到李国恩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兄弟,等着你回来!”李国恩用他标志性的微笑回答了罗阳,他们握手,轻轻地拥抱了一下。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供图
上午10时46分,随着塔台一声令下,李国恩驾驶战机昂首升空,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随着空中的战机,转眼间战机呼啸而至,低空盘旋一圈、拉起,战机从人们头顶呼啸而过,紧接着一个垂直跃升,战机昂首挺立直冲云霄。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战机又来了一个小半径盘旋和S机动,宛如轻盈的舞者,然后是一个低空大速度通场,巨大的轰鸣和震动让现场一些人捂住了眼睛和耳朵。一转眼,战机又来了个低空小速度通场,闲庭信步,仿佛刻意让大家能够看个清楚,最后一个动作是空中应急放油,在蓝天上划出一条银色的线条。在空中飞行13分钟后,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安全着陆,轮胎与地面擦出3股白烟。飞机刹停后,放下拦阻钩并进行机翼折叠。整个飞行过程各系统和发动机工作正常,飞机状态良好,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供图
所有人拼命地鼓掌。从这天起,中国自己的舰载机飞上了蓝天!
“茫茫大海,寻找一张邮票。”
舰机适配性试飞和试飞员着舰技术训练,是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开创性工作。在舰载机降落时,飞行员从空中看航母,只有一张邮票大小,要在茫茫大海中排除风浪的干扰,将飞机稳稳落在一张“邮票”上。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供图
为保证按节点完成飞机上舰任务,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歼-15研制团队全线动员、全情投入、全力奋战,从“611”、“711”到“724”,试验、工序并行推进,现场问题当场解决、状态把握压倒一切,每天24小时倒班作业奋战在科研、试验、生产、试飞第一线。从制定试飞方案、试飞任务分工到现场技术支持,细致规划每一个工作环节。
2012年11月23日,歼-15在航母上完美起降。11月25日,圆满完成首批舰载机起降任务的“辽宁舰”凯旋,停靠大连港码头。而就在当天,罗阳同志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战斗过的岗位,英雄谢幕海天间。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供图
2013年12月,歼-15正式入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如今,“飞鲨”已成国之利剑,时刻待命守护海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