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文化教育

鸭绿江口有一条海上陶瓷之路

商 越
2022年05月30日14:38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鸭绿江口有一条海上陶瓷之路

丹东市大鹿岛水下发现明代沉船,出水大量青花瓷。由此勾勒出一条由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出发,经鸭绿江口驶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北方海上陶瓷之路,这条海上陶瓷之路已然成为东西方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青花赤壁赋碗”锁定沉船年代

1979年2月,丹东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渔民在附近海域打鱼时,意外发现明代沉船,打捞出大量青花瓷器。如今,这些文物保存在东港市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

东港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张鑫告诉记者,这些青花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碗底落款 “大明成化年制”的青花山水人物碗和落款“永乐年制”的青花赤壁赋碗,以及青花寿字碟、青花花鸟纹小碗等,做工精细、纹饰生动。通过胎质、釉料等推断,这批青花瓷器是不同窑场生产的民窑瓷。

参与调查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部副主任冯雷告诉记者,2012年和2021年夏天,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省考古部门先后两次对大鹿岛海域古沉船进行联合考古调查,遗憾的是,因为海况复杂,两次水下调查都没有结果。

研究人员再次将目光锁定这批瓷器。其中一件赤壁赋瓷碗,胎质精细,典雅艳丽,图案中表现的是苏轼和朋友月夜乘舟游赤壁的场景。瓷碗外壁节录苏轼《赤壁赋》,字体是行草书,简化程度较大,有的字写法不规范,属民间书风。

张鑫认为,像赤壁赋瓷碗这类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是明末“文字瓷”的新动向。大多数已知的赤壁赋瓷碗产于江西景德镇,少量可能产自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民窑。由此推断,这件赤壁赋瓷碗最早出现的时间不早于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从这些打捞上来的瓷器全部是生活用品来推断,明代沉船应该是一艘贸易商船。

明朝对外贸易主要对象是东亚

这艘明代商船从哪儿来,又要到哪里去呢?

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学会原理事长王绵厚告诉记者,这艘商船应是从江苏、山东一带沿海港口出发,沿东海、黄海东北向航行,从山东半岛的登州(今蓬莱),经辽东半岛的旅顺、青泥洼(今大连)、庄河、长山岛、石城岛等地到达今丹东的大鹿岛。大鹿岛毗邻黄海,因此是来往船只重要的停泊休息、补充给养之地。从大鹿岛明代沉船的位置来看,它进行贸易的大致方向应该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这条航线至少从汉代就开始通行了。”王绵厚解释说,考古文物证明,渤海国给唐朝朝贡走的就是这条海路。另外,在绥中三道岗曾发现过元代满载瓷器的沉船,它和大鹿岛发现的明代沉船性质差不多,证明这条海路在元代时已经很繁忙。

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及航海贸易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南海航线,由今广西、广东、福建及浙江一带的港口出发,面向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其二是东海航线,由渤海湾及东部沿海港口出发,驶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鸭绿江口海域是我国古代海上陶瓷之路中的重要节点,东海航线促进了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如旅顺、大连、庄河以及大鹿岛等地的崛起与繁荣。

王绵厚介绍,明朝建立大一统政权后,与朝鲜半岛的贸易量增大,而且长期没有间断,占据对外贸易第一位。除海路外,还有一条陆路贸易路线,主要从朝鲜义州渡江到镇江城(今丹东市九连城),经过定辽右卫所(今丹东凤凰城)到达辽东都司所在地辽阳,再经山海关抵达中原。而两国的民间贸易也非常繁忙,辽东商人和朝鲜商人大量涌入鸭绿江沿岸,交易的品种有马匹、耕牛、缎布、瓷器、药材、人参、貂皮等土特产。

明朝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很多是间接通过朝鲜进行,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清代和近代。

陶瓷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考古发现显示,青花瓷工艺在唐代已经出现,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明代达到昌盛期。青花瓷器,曾被称为中国的“国瓷”,是古代工匠用青料在白瓷胎上直接描绘后,罩透明釉烧成,属于釉下彩瓷。其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所以一经出现,便深受人们喜爱。

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李琼璟介绍说,明代青花瓷分为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官窑瓷器精美细腻,民窑瓷器洒脱粗犷。明代官窑的青花瓷是官方命瓷绘高手按其设计精心而作,用高档青料在胎质较好的白瓷上进行描绘,工艺上极其精致,尤其是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这三个时期的官窑青花瓷,一直被视为珍宝级别,后被清朝御窑厂和民窑仿烧,直到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仿烧明青花的热度仍然不减。

而明代民窑青花瓷由民间艺人出品,品质自然不及官窑,但在创作题材和风格上,可以自由表现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动物、自然景物等,具有简朴豪放、粗犷活泼的特点。因此明代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各具特色,分别达到中国古代青花瓷艺术的最高境界。

因瓷器沉重易碎,适宜船运。大约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就通过航运远销海外。宋、元、明时期,随着瓷器生产和贸易的不断扩展,中国瓷器已经逐渐超过丝绸,成为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转变为海上陶瓷之路。近些年在非洲、南亚等地的沉船出土文物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陶瓷外销的路线,证实了海上陶瓷之路曾经的繁荣,这条坚强的陶瓷纽带,已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陶瓷特别是明代青花瓷器,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李琼璟说,因为明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烧制的青花瓷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所以明代的外销瓷器也以青花瓷为主。明代青花瓷器对外输出大致经历两个高峰期:一是明初郑和下西洋,名为赏赉实为贸易,将青花瓷器留在了所出使之国。二为明朝嘉靖年间以后,明海禁政策解除,荷兰人船载大量中国瓷器到西方贩卖,输出地区包括整个亚洲、非洲东部沿海和欧洲。

随着海禁的解除,民窑瓷器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活跃品种,有些瓷器甚至是专门为外销定制,因为高度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青花瓷成为世界各国男女老少都喜欢使用的日用器皿和陈设摆件。

(责编:邱宇哲、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