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之道

2021年,我国普惠金融领域RMB贷款余额达到26.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从机构看,今年3月和4月期间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发布的年报中对于自己的普惠金融业绩都进行了重点反映。
2021年,沈阳国资两次增持盛京银行股份,成为盛京银行第一大股东。同时,盛京银行加快推进股权结构改革,大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万亿资产规模进一步夯实;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行总资产1061.26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860.33亿元。那么这当中,该行的普惠金融发展又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实体经济持续受益
近年来,在LPR持续下行的引导下,商业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同持续下行,不断减轻小微企业和居民等普惠金融对象的利息负担。据央行2021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1%,创下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盛京银行一方面加大信贷产品适配与模式创新,着力发展“链”式金融,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注入“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根据小微企业的主体资质、经营状况,以及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等重点要素,采取差异化、精细化的市场定价体系,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其中,对于长期合作、风险可控、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给予利率优惠,减免相关费用。
从全部贷款的平均利率看,2017年盛京银行数值为6.45%,此后逐年下行。2021年该行贷款平均利率降至5.11%,与政策要求和行业趋势保持一致(详情见本文附图一)。据该行公开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年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2.55亿元。
图一
银行业务持续发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二者共生共荣。2021年,盛京银行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经营工作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3月30日该行披露的《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去年末其贷款总额达到5860.33亿元,同比增长7.12%,比同期辽宁省本外币贷款同比增幅高5.35%;吸收存款总额7370.3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4.67亿元。
其中,2021年该行各类普惠型贷款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且明显高于同期全国金融机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平均增幅。以个人贷款为例,过去该行零售业务基础相对薄弱,但是近几年积极推动“大零售”战略落地,实施全产品、全渠道、全场景的零售银行发展策略,个人贷款增长良好。
2017年末,该行个人贷款余额150.08亿元;2018年至2021年年度增速均在30%以上,大大高于同期全国金融机构个人贷款平均增幅,其中去年数值为30.04%;2021年末,个人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7.23亿元。
图二
转型发展持续推进
从发展战略看。从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出发,盛京银行确定了“做一家好银行”的战略愿景,以及“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譬如,在总行机构设置上,该行设立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一直以来将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落实到组织和人力资源上。
从服务渠道看。盛京银行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春等4个中心城市及辽宁省内14个城市设立了18家分行。在这18家分行机构,该行均新设立了普惠金融部;同时在全行126 家核心网点设立“普惠金融专柜”,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决定其基本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风格。在盛京银行向普惠金融、零售银行转型的背后,是其资本规模的充实、结构的变化。2021年,沈阳国资两次增持盛京银行股份,成为盛京银行第一大股东。2021年,盛京银行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经营工作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所以,近年来从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变化等数据可以看到,这家上市银行正在不断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地方经济本源;而且银行业界很快可以看到一个更新的盛京银行,一个更好的“市民的银行、城市的银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