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时政党建

【榜样在身边】辽宁省农科院郑文静:投身育种实践 在田间摸爬滚打26年

2022年04月30日19:49 |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小字号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其中,辽宁6个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43名职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个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些个人和集体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为辽宁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人民网辽宁频道聚焦这些受到表彰的先进人物和集体,推出系列报道《榜样在身边》,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优秀劳动者致敬。

春季,她踩着冰凉的稻田水在试验田安排工人插秧;夏季,她顶着炎炎烈日在水田做不育系转育、人工剪颖杂交;秋季,她和工人一起在田间脱粒;冬季,她在没有取暖的种子库中考种、整理试验材料......

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的郑文静,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工作已有26年。

“大豆,用γ射线照射就有可能长到花生那么大。”高中生物老师一段对辐射育种朴素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年轻的郑文静。大学毕业后,22岁的她一头就扎进稻田里,开启了她的农业科研寻梦之路。

2010年秋,稻瘟病在东北三省大爆发,很多水稻品种由于病害的发生减产3-5成,甚至全田绝收。“如何能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同时使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呢?”这让在田间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郑文静陷入了沉思。

“唯有从粳稻中挖掘抗稻瘟病基因并加以利用,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但我国北方粳稻中还没有这类基因,这卡住了东北粳稻抗病性改良的“脖子”。郑文静凭着一股冲劲,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2016年从北方粳稻中挖掘到一个抗稻瘟病基因Pi65。带有该基因的水稻品种辽粳168在2019-2021年全省稻瘟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青枝绿叶,抗病性超强。

在克隆了Pi65以后,她带领团队又定位了Pi67、Pity269、Pilk等一系列基因,并研发出了利用这些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展抗病育种的技术体系,终于解决了北方粳稻抗病性改良的“卡脖子”难题。目前,她已将这些技术和资源无偿分享给24家育种单位及种业企业应用,在我国抗稻瘟病分子育种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水稻育种工作,需要躬身田间,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常年的水田工作,也使郑文静患上了慢性肾炎及关节炎等病症。可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她对育种工作的热爱。

滴滴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仅在2005至2010这五年间,她和同事就育成10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种推广面累计达3000万亩以上,推广面积占据辽宁省总面积的70%以上。如今,她仍然心怀最初的梦想,怀着对水稻科研工作的热爱,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为所钟爱的事业奉献着自己全部的热情。

(责编:尹柏寒、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