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要闻

守护林海草原 打造绿色长城

——阜新全力构筑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

侯悦林
2022年03月07日19:47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守护林海草原 打造绿色长城

3月5日,惊蛰。大地回春,万物更新。

这一天,构筑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阜新·彰武防风治沙固土工程研讨会在阜新市召开。勇扛生态责任,筑牢绿色长城,阜新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全新路径,奋力开启绿色转型新征程。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一幅绿肥黄瘦、绿富同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辽西大地徐徐铺展……

打造绿色屏障的阜新实践

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领导,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学者齐聚阜新,为构筑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出谋划策。

风沙与矿坑,是阜新两大生态环境难题。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宋晓东说,阜新位于全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我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生态敏感、脆弱、易变。大陆性季风从蒙古高原而来,穿过两山夹平原的簸箕形地貌,风速骤增,卷起漫天风沙。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将其形象地比喻成“风口”。

阜新市下辖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是我省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彰武县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沙化面积的1/4,素有“沙窝子”之称。

辽宁中部城市群处于彰武县的下风向。每逢春季,每秒10.8米的6级风,1.5小时即可从彰武到达沈阳。

阜新顶在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咽喉要道上,是拱卫辽宁中部城市群、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不容有失。

当白花花的沙坨子被绿草覆盖,柳河两岸次生沙地变成万亩稻田,2018年以来,沈阳的大气降尘量下降8.6%。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形成的生态屏障,使沈阳的天更蓝、风更轻。

阜新有长达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留下了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等城市伤疤,百里矿区地质灾害频发,大气污染严重,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阜新人民寸步不退,怀揣改天换地豪情,大地当床,星月作被,缚黄龙、织锦绣,把大漠变成绿洲,把荒滩变成良田,把矿坑变成国家矿山公园和激情赛道。

波澜壮阔的改造山河实践,生发“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彰武治沙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三沟精神,以及“爱露天、做主人,争一流、创水平,挑重担、作贡献”的海州矿精神。

创建“两个示范市”的破题之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我省防风治沙固土最前线,一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战役正式打响。

全市仍有2000余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半流动沙丘、风蚀点仍然很多,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阜新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以事不避难的勇气直面问题,逐项“抽丝剥茧”“解剖麻雀”,找准问题根源和内在规律,提出一系列新方法、新路径,为创建“两个示范市”破题,为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开篇。

从大处着眼。扛起维护“五大安全”的历史使命,全力打造辽宁和京津冀地区的粮食安全保障地、生态安全屏障带、能源安全支撑点、产业安全升级区。

从小处破题。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碳汇经济,把生态容量变成绿色银行,把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力守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这是阜新生态建设的方法论。

“一体”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与开发。全要素规划、全功能配备、全概念融合,聚焦文化旅游、田园风光、生态牧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生态、人文旅游、民俗风情等各类元素,探索协同发展路径,让生态治理更有生命力、更富时代感。

“三期”推进,向沙化土地全面宣战。第一期锁住风口,在彰武县7个乡镇治理沙化土地,同步推进全市沙化土地治理;第二期打造屏障,治理沈阳、阜新、朝阳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沙化土地,打造辽宁内蒙古边界生态带;第三期系统治理,做好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的开篇之作,全力打造辽宁和京津冀地区的绿色长城。

“五法”并用,变废为宝,点沙成金。科学治理荒漠化土地,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蓄碳汇储备和潜力,做大碳汇增量。

——以树挡沙。积极建设边界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型经济林,实现“沙地变林海”。

——以草固沙。加快人工补播牧草、退牧还草、草地修复,让沙丘绿起来,再现昔日皇家牧场的风采。

——以水含沙。实施柳河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旱田改水田,打造“生态+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塞北“鱼米之乡”。

——以光锁沙。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工程,实现“草光共生”,破解人、地、生态矛盾,实现能源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沙地增绿。

——以工用沙。目前,彰武硅砂年产量占全国铸造用砂的10%。积极发展硅砂铸造产业,全力打造“中国砂都”。

开启“绿肥黄瘦”的生动实践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去年12月31日,阜新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积极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推进阜新由转型试点向转型示范迈进升级。

目标既定,蓝图绘就,发展路线清晰可循。

全面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废弃矿山开发利用和闲置资产盘活“三项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市级领导牵头推进,足见力度之大。组建决策咨询委员会,审慎评估、科学论证,确保方向明、目标清、举措实。

宋晓东认为,从过去单纯的造林防沙走上“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以工用沙”之路,这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

在东北大学教授刘越眼中,彰武风积沙品质优良,是一种珍贵的资源——硅砂,铸造、化工、航天、石油等行业都离不开它。刘越建议狠抓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含金量软硬两手,不断提高附加值,让黄沙变黄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付海曼说,在“双碳”背景下,阜新扩大林草面积,提升碳汇增量,发展碳汇交易正当其时,能够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春风渐起、杨柳泛青的3月,“三项工程”全线启动,治沙人抖擞精神再出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挺身向前,誓叫山河披锦、沃野生金。

这是一座绿色长城,更是一座精神丰碑。

(责编:王斯文、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