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依托“数智服务”践行“实事为民”

人背肩扛18天,偏远山区终于有了信号;千亩稻田里的数字气象站,让农民有了“数字诸葛亮”;35堂社区信息课,让银发一族变身“网络达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党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信号覆盖每一个山脚,让服务延伸到每一个社区,让关爱传递到每一个人,以“数智生产力”积极为社会赋能。
服务到山沟:人背肩扛18天建站 村民打电话不再翻山20公里
辽宁省朝阳县王营子乡黑虎村孙家沟,有35户居民约100口人,方圆一公里内所有运营商全无信号,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们逢年过节也不愿意回家,“通信难”好似一块巨石,始终压在群众的心坎上。
自2021年辽宁省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启动以来,中国移动辽宁公司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朝阳分公司工程建设部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全力投入到此项艰巨的工程当中。
8月份的汛期给施工带来更大的挑战,山路陡峭建设难度大,一次往返基站就要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施工方式多为人背肩扛,异常艰辛。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历时18天,终于让全省首个电信普遍服务站在朝阳县王营子乡黑虎村孙家沟成功开通,村民们再也不用到20公里以外的地方拨打电话,坐在家里就能跟远在外地的子女取得联系。
2021年的中秋节,电话铃声和笑声充满了这个小山村……
智慧送地头:乡村数字系统让三农事业“聪明”起来
迷人的稻香,清新的空气,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连片的稻田宛如山坳里的世外桃源,这里是辽宁省铁岭昌图县新雨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稻田。与普通稻田不同的是,在稻田的边缘,一处生态循环农业数字气象监测站,时刻显示着空气土壤的温湿度、降雨量、光照、气压等多项重要农业气象信息,让农民的田间管理不再“仰头看天”。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铁岭分公司依托数字技术定制化赋能,通过铁岭市信息和大数据服务中心紧密对接,共同创建5G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了5G+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项目。实验室依托5G网络技术搭建蔬菜大棚自动温控通风控制系统和生态循环农业数字气象监测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搭建控水系统,提升园区自动化水平,打造“人工智能+农业”数字化管理模式,助力丁家村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升级。
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辽宁公司铁岭分公司还为400余户村民提供了便捷信息通信服务,提升乡村网络信息化水平;搭建集治安防控、村屯环境治理监控和网络会议等功能一体化乡村治理平台,促进村级社会治安秩序和村屯环境数字化治理效能和质量大幅提升。
5G进博物馆 前沿技术让红色教育增添“科技活力”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深入实施“5G+”计划,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同时也为红色文化注智赋能,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今年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实施场馆全面陈列改造,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大东分公司立刻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安排工程队伍密切关注场馆网络建设需求,第一时间进馆测量并制定网络质量提升方案,方案确定后立即进场施工,同时全面升级室分系统,圆满完成5G网络建设任务,全面提升了博物馆的网络质量。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5G网络优势,进一步深挖拓宽合作共建模式,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沈阳分公司通过VR技术、云计算、云上课堂等前沿技术在场馆内的广泛应用,让历史文物变得“触手可及”,让红色故事传播得更快更广,让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
爱心进社区 大讲堂为银发一族点亮“数字生活”
群众无小事,时刻放心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是盘锦市的老城区,其中万合、东风、站前等社区老龄化严重,部分中老年客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老人们不想耽误儿女时间教自己,儿女也没有耐心教父母,老年人不敢、不会、不愿接触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双台子分公司双盛网格时刻关注老年群体,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中老年人大讲堂活动,让中老年客户定期参加举办的课堂学习,帮助下应用、教使用、介绍流量活动等政策,既解决了老年人的顾虑,又丰富了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在与各街道社区达成合作后,双盛网格立即组建成党员突击队,党员们轮流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进行讲课,让老年人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老年人接受能力较弱,同志们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直到教会为止。在活动现场,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开心地说道:“感谢孩子们的耐心指导,如今,我们也是时尚达人了。”
截至目前,该网格已开展了35次大讲堂活动,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同时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智服务”入万家,“实事为民”解难题,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将始终坚守“红色通信”初心,充分发挥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专长和运营能力,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实事,向党和政府、向广大客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