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发酵车间”里的城市书房

曾经是发酵味精原料的车间,如今是飘着咖啡香气的“工业+艺术”风城市书房……沈阳阅读打卡地又“刷新”了。
12月3日,红梅文创园城市书房正式对外开放。这间书房坐落于红梅文创园16号楼艺术发酵中心,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提起这栋建筑,可是大有来头。它曾是红梅味精厂发酵过滤车间,始建于1945年,现在是沈阳市文保建筑。改建后的城市书房,保留了车间原有基本外形和框架结构,朴实古着的红砖墙面,高挑的半圆式穹顶,无不保留着厚重的工业记忆。
虽然是对外开放首日,但已有不少市民主动前来打卡。“这里的阅读氛围特别好,书籍的种类也很丰富。你看,那边还有手工课,听说以后还会举办艺术沙龙……”自由职业者鞠轶群放下手中的书本,跟记者聊起了感受。
顺着鞠轶群指的方向,就是手作区域。几个女孩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棒针勾着中国结。“老师”叫徐妍,在文创园里经营着一家以手作为主的杂货铺。“我们也会经常在书房里开设手工课,教大家针织、串珠等等。既能体验安静的阅读,又可以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徐妍说。
书房运营方介绍,红梅文创园城市书房融合文化交流空间、咖啡厅、文创产品商店于一体,同时具备艺术普及功能,不定期举办艺术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让现代潮流文艺与近代建筑史迹发生奇迹的化学反应。
据铁西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说,红梅文创园城市书房是铁西区对外开放的第四家城市书房。在为市民提供又一处优质阅读场所的同时,书房还是铁西区打造的“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作为传播党的声音的有效载体,近期将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等活动,通过“互动式”“体验式”“对话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丰富、便捷、管用的“理论和文化套餐”,传播新时代“好声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