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经济民生

“唠嗑点”上搭建起的“连心桥”

从“评理说事点”看汇聚社情民意的联系平台建设

2021年11月30日13:48 |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小字号

谭玉双是黑山县太和镇胜利村的村民,自打家里挂起了 “评理说事点”的牌子,每天晚饭过后,谭玉双的家里都热闹非凡。村里的大事小情,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问题,都能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闲聊中反映出来。谭玉双说,自己的任务就是为村里收集更多的民意,让百姓的声音能够及时上传。

在辽宁各地,“有事去‘村(居)民评理说事点’”说道说道,已经成为百姓的口头禅,大家拉几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可以说事、议事、评事。“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作为干群关系联系点,是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了实处。

倾听百姓声音 了解群众诉求

11月12日下午,昌图县大洼镇烟窝堡村“评理说事点”格外热闹,10余位村民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村里最近的一些工作。原来这是烟窝堡村“评理说事点”倾听村民诉求,深入基层一线召开社情民意建言会,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建言会上气氛热烈,各组村民就相关工作畅谈自己的想法,给出了意见和建议,个别村民对不理解的地方也主动提出了疑问,“评理说事点”的工作人员都认真做好记录,并现场对村民代表提出的部分问题给出了解答。

在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群众创作的“住一个社区你言我语说事,解万家难题心平气和评理”等20余幅对联目前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基层群众搭建反映问题平台,整合调处纠纷资源,畅通化解矛盾渠道,沈河区构建了集倾听民声、表达诉求、预防风险、居民自治等功能于一体的“评理说事点”模式。

“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不但有评理说事的功能,也是村(居)民茶余饭后小聚的“唠嗑点”,通过“评理说事点”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收集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等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问题,为政府服务改善民生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汇聚社情民意 依法解决群众烦心事

几天前,70多岁的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街道于家岭村村民张某气冲冲来到村民评理说事点,申请人民调解,请求于家岭村评理说事员于春玲调解他与其三个孩子之间的赡养纠纷。

于大姐立刻联系了张某的三个孩子,把他们请到了说事点来,并耐心地对他们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化解了张某一家的隔阂,当场达成了赡养协议,避免了父子反目的风波。于大姐的一句句劝解,拉近了村民距离,化解了村民矛盾,也树立了健康文明的新“村风”。

现在于家岭村已将邻里纠纷调解、复杂纠纷调处和群众诉求、村民民主议政、议事都纳入村民评理说事平台,形成专业多元的评理说事员队伍。

“怎样了,现在还有没有渗漏?”日前,沈阳市铁西区兴顺街道德工社区“评理说事点”评理说事员王宏再次来到了居民杨阿姨的家中,一进门两人就抬头查看天花板。“好了好了,都好了,这样住着就放心多了,真的谢谢你们帮我了却了一桩心事。”杨阿姨高兴地说。

“从去年8月起,楼上住户的卫生间和阳台开始漏水,导致我家的天花板渗水。”杨阿姨说,“我多次找楼上住户沟通,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把把现场情况拍照上传到了“慧评理”平台。当天傍晚,社区就派工作人员就上门了。”

“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是社会热点问题的聚集地。评理说事员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汇总分类,分析研判,一般问题就地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及时反馈到村(居)委会和基层司法所,确保社情民意事项“去向清楚、办理及时、处理到位、群众满意”。

密切干群关系 搭建可靠服务平台

近日,一对夫妇来到沈阳市浑南区五三街道奉天九里社区办事大厅,找到社区书记和专职评理说事员邵大爷,对街道和社区成功调处他们和邻居之间的纠纷表示感谢,为躬身践行“两邻”文化、一心执着于社区评理说事工作的邵大爷送去了锦旗。

“多亏了邵大爷和社区工作人员为我们调节纠纷,打消了邻居之间的疑虑,化解了误会。邻里之间有什么事就得来社区评理说事点聊聊,减少很多烦恼和麻烦。”奉天九里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开展“评理说事点”活动以前,居民有事无处说,群体“讨说法”的事件偶有发生。通过“评理说事点”给群众一个说理和反映问题的地方,做到了小琐事不出居委会,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村(居)民评理说事点” 是为民服务的重要阵地,老百姓不出村(社区),通过议事,就能解决纠纷,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可信赖、可依靠的服务阵地,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达到了消民怨、聚民心、稳社会、促发展的目的,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升了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责编:邱宇哲、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