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经济民生

沈阳:“浑河+公园”CP带给城市惬意生活

2021年10月30日08:58 | 来源:沈阳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浑河+公园”CP带给城市惬意生活

沈阳就是沈水之阳,这里的沈水就是浑河,可见浑河对沈阳的重要程度。甚至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时,也看中浑河的运输、渔猎功能,便于发展生产。近400年后的今天,虽然人们不再像当初的女真人一样以渔猎为生,但浑河作为沈阳人的母亲河,依旧给予这个城市创造着无法衡量的价值。特别是在河边因势利导规划建设的公园,让“河流+公园”这样一对经典组合,与沈阳城市有机结合,给都市生活带来一丝惬意。任时间流逝、城市变迁,滔滔河水徜徉向西,始终让人感觉到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1

努尔哈赤“看中”浑河 选定沈阳做都城

浑河与沈阳城市发展始终密不可分。目前所知浑河进入沈阳最早的河道,是从沈抚交界处的下木厂经天柱山和农业大学前,流经二台子关帝庙、昭陵、新乐遗址、塔湾南到丁香湖后向西。浑河在沈阳的第一条河道存在了多久,找不到相关的历史记载。后改道现在南运河一带,从下木厂经东塔、小河沿、万柳塘、青年公园、南湖公园、罗士圈西流。约在元末明初时,浑河第二次改道向南,形成今天的浑河。浑河第二次改道的时间最晚不晚于明末。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时,渡过的就是现在的浑河。

关于努尔哈赤迁都盛京,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努尔哈赤此前已经在辽阳定都4年,努尔哈赤忽然提出迁都,众人皆反对。在正史记载中,努尔哈赤曾说,“沈阳浑河通苏克素浒河,于苏克素浒河上游处伐木,顺流而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水族亦可捕取矣。”大意是努尔哈赤认为沈阳四通八达,而且有河流水运可用。他说的苏克素浒河就是浑河的支流苏子河。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对沈阳近现代的城市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沈阳逐步成为东北重镇。

2

岸边是都市人的“治愈”公园

也是孩子们的“快乐星球”

如今,沈阳早已成为一座国际化都市。南来北往的人们或匆匆路过,或定居生活,浑河始终兼容并蓄,容纳着这座不断壮大的城。城里的人们对这条母亲河的情感也朴实而厚重。“环境优美真叫赞,浑河碧水映蓝天;我家就在岸上住,幸福的感觉收不住。”浑河堡社区艺术团曾用一首原创音乐快板《幸福礼赞》,表达着市民对浑河的情感。

人们用种种方式与浑河相处、共生。在浑河两岸,几乎绵延不断的是大小公园绿地,芳草萋萋,树木摇曳。更有一种属于沈阳的城市底蕴,让人们流连沉醉。“这个公园几乎‘陪着’我家孩子长大,小时候他在幼儿区那边玩,现在是少年,还有很多可以玩的项目设施。”长青桥以东是沈阳的滩地公园,公园里拥有一座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园,这里是孩子们的“快乐星球”。除了各种游乐设施,公园里还设置不少休闲长椅,适合一家人休闲。

与滩地公园的气质不同,位于浑河桥以西的市民公园则为人们提供一片“治愈”空间。免费停车场、大草坪、白沙坑,还有河边形似迷宫的滨河慢道。有网友在朋友圈里评价市民公园“遛娃、发呆、露营都可以,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公园,在大自然里,最疗愈。”特别是浑南区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后,市民公园绿水环绕、芦苇丛生,远处的荷塘还不时飘来阵阵清香,也为喜欢绘画写生的游客提供了最美的自然素材。

3

浑河边的“老字号”公园魅力依旧

景观绿化工程打造如画风景

奥林匹克公园算得上浑河岸边的“老字号”公园了。它北依浑河南岸拦河坝至长青桥辽阔水域,南至沈抚城际铁路,西至浑河大街,东至富民南街。公园里,原有水泥路被改造成自行车道和慢跑道。自行车道长4.7公里,由沥青铺设;慢跑道长8.3公里,由石材铺设。公园内已建设1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6个乒乓球场共计15个运动场地。公园主广场上矗立着7个景观柱,园内还有着13个运动抽象雕塑,点缀公园景色的同时,又给园区增添了浓烈的运动气息。

此前,浑南区实施了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来到公园或走在路边,放眼望去满眼是绿、仿佛走进绿色世界和“天然氧吧”。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绿化人员对松林区域进行美化、绿化。由于松树特性决定周边环境土壤呈酸性,加之少光少雨,普通的植被很难生长成活。为此,浑南区环卫绿化管护中心引进了苔草、玉簪等草本植物,提高成活率和绿化率。同时,在清裸补植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别出心裁,用闲置树皮加工制造成彩色基质进行覆盖,与一旁的绿色景观相得益彰。

4

母亲河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中小学生体验“劈波斩浪”

最近,很多来自浑南区的中小学生还在浑河里“解锁”了新技能。一个多月以前,首届浑南区创新教育集团与智慧教育集团赛艇挑战赛在沈阳浑河城市中心段水域举行。浑南二小等8所来自浑南区创新智慧两大教育集团的学校代表队以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双人双桨、四人双桨、八人单桨等方式展开竞技。在辽阔的浑河水面上,几叶轻舟竞相掠过。两岸景致如画,声声欢呼此起彼伏。

“孩子每周在学校参加两次赛艇课程,一次陆上训练,一次在河上训练。学习技巧对孩子帮助特别大,赛艇讲究团队精神,单凭一个人划得不快、划得不远,这个活动让孩子身体更健壮。”学生家长石泉表示,他非常支持女儿参加赛艇训练,能以这种方式“打卡”母亲河,也让石泉的女儿觉得非常酷。

今年4月,赛艇运动正式纳入浑南区“智慧+”校本课程,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浑南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智慧教育集团党委书记、51中学党委书记吴艳介绍,“这个活动得益于集团课程中很有特色的赛艇课程,所有学生学习过程并参加挑战赛都是公益性的,由政府出资实现。学生通过赛艇比赛,能够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今后,浑南区将每年举办一次挑战赛,并在全区学校推广。赛艇运动员们在浑河劈波斩浪、挥桨奋进,体验赛艇运动的无限魅力,收获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记者 王月 摄影记者 沈生

(责编:孝媛、那其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