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文化教育

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

杨竞
2021年10月12日07:45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

陈东明正在雕刻桓仁传统木版年画。

“剪纸”“传统木版年画”“凌源皮影”“核雕”“刻瓷”等48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近日在中兴—沈阳商业大厦进行展览展示,与以往不同的是,首次以“非遗+商场”的模式,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

近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兴—沈阳商业大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携手举办“只为遇见”中兴首届辽宁非遗传统技艺展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分“剪彩映画”“匠心雕琢”“锦绣华年”“游艺稚趣”四大主题,展示展演48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桓仁满族自治县传统木版年画传承人陈东明正在刻版画,他对记者说,桓仁地区的传统木版年画传承了山东潍坊版画重用原色特点,在刻印技法上又糅入北方人粗犷、豪迈的特征,形成了线条粗犷、风格纯朴、想象丰富的主要特色。随着陈东明的版画作品《春》被国家美术馆收藏,《磨房》《富》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陈东明的版画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宽甸荆柳编技艺”“盖州皮影”“凌源皮影”“金氏绳结”等非遗项目,通过动静结合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推介辽宁非遗项目。如市民在体验中了解了“盖州皮影”与“凌源皮影”的区别。“盖州皮影”又称“辽南皮影戏”,流传于盖州地区、岫岩、海城等地。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至清末臻于完善。盖州艺人以驴皮为原料,用来雕刻人物,制成工艺精美、造型独特的皮影形象。盖州皮影戏的唱腔婉转流畅,明显带有辽南民歌的风味,唱、念多使用盖州当地民间土语,体现出诙谐幽默的风格。“凌源皮影”有千余年的历史,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传统民间古老艺术奇葩,深受喜爱。凌源影人造型归纳起来有生、小、大、髯、丑五大类,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特点对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进行夸张表现,凌源影人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出神俊俏,着色对比强烈。由于特殊的舞台环境,所以一般雕刻采取“五分脸”:即一眉、一眼、一耳垂、半面嘴鼻、一张脸。

传承人为逛商场的市民生动地讲述了“凌源皮影”的历史后,还现场指导大家操纵皮影。孩子们踊跃体验 ,气氛热烈。

这次精彩的非遗展览,带给百姓全新的感受。市民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感受到了非遗独特魅力,增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非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编:孝媛、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