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沈阳市珠江五校,看“双减”带来哪些新变化

今年秋季开学,沈阳提出学校将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实现工作日课后服务“5+2”全覆盖,即每周提供5天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各学校放学后依次提供普惠性课后服务和个性化课后教育各1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
“双减”政策落地,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沈阳市,新学期将发生哪些新变化?记者在开学第一天走访沈阳市珠江五校教育集团,探访“双减”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赵韵竹成了“双减”政策的受益者:每天将不再把书包背回家。“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实效,增加学生收获”,这是珠江五校教育集团本学期将试行的一项举措。放学回家后的小韵竹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阅读以及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长董女士也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学校每周五天的课后服务,美术、阅读、篮球,魔方,陶艺……“这些课程不出校门就都学到了,确实给家长减轻了很多负担”,吕女士说,暑假孩子就参加了学校的托管班,孩子感到既充实又快乐。
董女士说,这个学期家长们仍然孩子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家长的责任丝毫未减,学校倡导家长充分陪伴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珠江五校教育集团校长李丹阳介绍说,学校开足开全所有课程,深度挖掘课程内涵,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改变评价机制,不再以“硬性指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育并举让教育回归本来的样态。
打造高效课堂、布置分层菜单式作业、提升课后服务和暑假托管服务质量……李丹阳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将让教育回归常态和本源。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落实双减的主体,只有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双减”真正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消除家长焦虑,实现真正的幸福教育。
“‘双减’,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吃饱’知识点”,从教30余年的珠江五校教育集团老师叶雪松说,要回归到教师改作业的时代,同时兼顾课后的素质教育服务,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
近年来,珠江五校教育集团打造名师工作室,形成了以八大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及下设若干项目小组的教学新模式。叶雪松数学名师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工作室充分利用集团课程资源,进行深化数学课程项目研究等探索实践,呈现了以问题驱动、项目引领的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范式,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师生共生共长。
叶雪松说,“双减”工作中学校是主阵地,而教师是育人和实施“双减”的主体,学校将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上门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着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为孩子创造轻松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居家学习环境。
据沈阳市教育局介绍,沈阳将加强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校内教师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聘用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
开学前,辽宁省教育厅还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双减”工作承诺制的通知》,全省中小学教师签订“双减”承诺书,规范教学行为,保证“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杜绝考试排名,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