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头条

沈阳回应路面塌陷事件:为什么?怎么办?

2021年07月31日19:46 |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小字号

近段时间,沈阳多处路面出现空洞甚至塌陷。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在短时间内频发的塌陷,引发了诸多疑问,好好的路面为什么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就突然塌陷?应该如何避免塌陷的再次发生?

7月31日,本网从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针对路面塌陷,专家会诊已有初步研判。同时,沈阳市已全面启动地下空间“体检”,避免塌陷再次发生。

主汛期最易出现路面塌陷

“路面塌陷总是伴随着暴雨出现。”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一位副秘书长认为,近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高强度基建开发,城市路面塌陷从个别城市的偶发事件迅速演变成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多发的城市灾害,灾害的频次也越来越高,而根据统计来看,每年7至8月发生的路面塌陷比例最高,这段时间正好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雨季。

沈阳这次出现塌陷的节点正逢台风“烟花”侵袭,而且也恰好是“七下八上”的主汛期间。“一旦地下遇到渗水加之地面上附加压力增大,砂性土层就会流失,形成地下空洞,路面塌陷也就随时可能发生。”该副秘书长表示。

造成路面塌陷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地下管线破损渗漏。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排水专家介绍说:“沈阳城市地下管网复杂,给水、排水、热力等管线密布在道路下方,许多地下管线建设年代久远,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受复杂的地下环境影响,加速了管线腐蚀、老化,容易导致管道脱节、变形等结构性缺陷,非常容易造成跑冒滴漏从而引发塌陷。”

全域排查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7月30日,沈阳市数百名地质检测人员与专家一起走上街头,用最先进的仪器检测道路安全。

在和平区南五马路,工作人员正用粉色的“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结构。据和平区精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聘请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专家团队对该区管道井周边道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检测。

“这种地质雷达能准确、快速检测路面下方是否有空洞情况,同时我们还组建应急队伍,随时处置安全隐患,为百姓出行安全保驾护航。”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在对和平大街、中兴街、南五马路、吉林路路面情况进行检测,下一步将陆续对中山路、中华路、三好街、昆明北街、民族南街等车辆、人流密集的街路进行检测。

为了确保市民安全出行,沈阳市各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对全市道路进行全域排查,对已发现的路面空洞、异常沉陷等情况,立即查找原因,对破损管线进行修复、更换,对空洞进行回填处理并快速恢复路面。

同时,各区已聘请物探专业团队,利用先进科技对重点街路、重点区域进行排查探测,查清可能对道路运行安全造成危害的地下空洞、土体疏松区等地下病害。以这次路面塌陷主要集中的皇姑区为例,该区昨天已联合沈阳地球物理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对怒江街、淮河街开展地质雷达勘测。“下一步,我们还将对近年区域内地铁、排水防涝、地下管廊等工程实施路段进行重点勘测。” 皇姑区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沈阳还结合“路长制”管理模式,落实路队责任,对责任区域内的路段进行全面巡视,对发现的道路沉降、塌陷等问题,现场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并立即通知道路、管网、交警等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置和修复。

主动检视不足加强地下空间管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向纵深、向地下要空间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地铁、地下综合体的修建,还是电网、水管、下水道等基础性公共管网的铺设,地下空间的利用越发充分。这确实节约了大量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不得不说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客观上增大了路面塌陷的概率与风险,这也成为诸多路面塌陷发生的客观原因之一。

为此,沈阳市政府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不能避重就轻,舍隐绩求显绩,要加大对地下设施的维护,将城市安全摆在最重要地位。要高效运转预警体系,对雨情、水情、汛情实时跟踪,科学研判,提前预警;各部门要全面排查老旧管网,加大地下管线维护力度,及时修复破损管线,及时清扫清掏;结合城市更新,加大沈阳地下管网改造力度;加大地下管线检测力度,建立周期性检测制度;结合“一网统管”建设,对全市水、电、气、暖等地下管线进行一张图动态智能管理。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沈阳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常态的隐患发现、排除机制外,沈阳还将利用雷达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做好“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塌陷风险,提前做好隐患消除与应急处置工作,将风险降至最低。

(责编:孝媛、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