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白庙子村:村庄建"道德银行"农民携文明开户

高华庚

2021年05月27日06:36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村庄建“道德银行” 农民携文明开户

  “大家的生活习惯都特别好,到处干干净净。”“村民做好事还能挣积分,民风特别好……”来义县刘龙台镇白庙子村前,记者听到最多的是这样的夸奖。

  5月24日,在白庙子村记者看到,村里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盛开着花朵……虽然是农忙时节,但是村子里处处能见到正在路边义务打扫卫生的村民。作为义县思想道德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白庙子村因地制宜开设的“道德银行”,让村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收获满满。

  “以前家里的柴火垛、粪堆随便往门前一堆,哪儿管你干不干净,自己方便就行。自从有了‘道德银行’之后,我不把自己家门前收拾得干干净净,都没脸出去见人。”见到记者,刚刚打扫完家里卫生的白庙子村村民佟桂兰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这几年村子的变化。

  白庙子村地处山区,全村381户村民,过去的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和种植玉米。2019年,村里靠养殖肉牛和温室大棚成功摘掉了贫困村帽子,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但村“两委”班子发现,白庙子村村民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个别村民不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邻里之间关系淡薄,一些陈规陋习仍然存在。

  2020年4月,白庙子村在县委宣传部的引导下,创造性地开展“道德银行”建设活动,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我们为全村381户村民每月每户发放20个积分,然后根据村民日常行为进行加分或减分,剩余分数月底就可以在积分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按1个积分折合1元钱计算。建设‘道德银行’的资金来源也出自村集体收入。”白庙子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华说。

  通过逐户调查、村民大会讨论等环节,规定了积分的加减办法,《白庙子村“道德银行”评分细则》随后公布,形成思想进步、环境卫生、敬老爱亲等20个方面加减分内容。

  村民吴守柱不讲卫生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满院子的牛粪把新盖的房子弄得臭气熏天。“有了‘道德银行’后,看到别人家积分那么高,我觉得很没面子。”吴守柱说。就这样,吴守柱按照“道德银行”的评分细则,一条条地改,一天天地变。2020年9月,他家获得了44个积分,属于村里中上水平。

  白庙子村每年还会根据总体积分情况,按照得分高低评选出5户至10户“幸福家庭”,以及“最美白庙子人”。在“道德银行”的带动下,爱护环境、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成为白庙子村的新风尚。好风气好习惯,同样带动了白庙子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

  无德不兴,无德不立。近年来,随着“道德义县”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义县涌现出各类道德先进典型200多个,全县形成了“让有德者有获得、让勤劳者受赞美、让好人好事有奖励”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道德建设释放出的精神力量让广大农民摆脱“精神之困”,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县上下凝聚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