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本报记者 刘洪超摄
图②: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本报记者 刘洪超摄
图③: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在为学生们讲解。
资料图片
图④:本溪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本报记者 刘洪超摄
在辽宁省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侯贵正小心翼翼地挖树苗。他是四合城镇刘家村西树林组村民,1975年9月入党。20年来,他造林26万余株,让2400多亩沙丘变成绿洲。
曾经,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的四合城镇,沙化土地占全镇面积的70%以上。“春天地里刚刚种下的种子,不到半天就被风沙吹跑。即使长出小苗,一阵风后就被沙子掩埋。再不拦,别说粮田,连住的地方都会没了。”侯贵说。2001年,他决定与彰武县四合城林场合作造林。林场提供宜林沙荒地,他出资出力造林并负责管护。树苗怎么选,钱从哪里来?一连串的困难,都没有动摇侯贵造林的决心。
钱不够,侯贵就去贷款。树苗不好活,他就把泥土和农家肥放在盆里,一小盆一小盆地培育,育好后再移植出去。树苗一株株增加,林地一片片延伸,风沙终于停下了进犯的脚步。
“我这一生,能做好治沙造林这一件事就知足了。”侯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