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赓续师范报国精神血脉,建设高职高专区域名校

2021年05月09日09:50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锦州师专的前身是成立于1914年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已经有107年办学历史。1998年,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是全省第一所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范院校,现有教职工563人,其中专任教师413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5人,副教授119人。学校现设全日制师范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38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在校生8719人。

谈起师专,人们总愿意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百年,用以铭记她的悠久历史,华彩瞬间。历经了两个世纪的锦州师专,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并参与谱写了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精彩华章。

第一代师专人,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把自身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百余年弦歌不辍、踔厉风发,教育兴邦、师范报国的红色基因,已深深熔铸师专人的精神血脉。

1912年民国成立后,在教育上“废科举、兴学堂”,当时的奉天省(现辽宁省)师资匮乏,培养中小学师资成当务之急,遂将全省划分为五个师范区,每区设师范学校一所。辽西的锦县(今锦州)、锦西、兴城、绥中、义县、北镇、黑山、盘山等八县为第四师范区。经高桥镇绅士、高桥小学校长王西伯多次呈请,奉天省行政公署教育司最终决定,将第四师范设于高桥,校名为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11月人民政府派周太暄等同志接管了学校。从此,在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学校迅速发展起来。1949年12月,中共锦州师范学校党支部公开举行解放后首批党员宣誓大会。首批发展党员有穆本安、蒋宝华、穆志贤、于德林、孙成玉等五名同志。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锦州师专的光荣传统。解放初期,学校结合当时的形势,开展了各种政治活动,上街游行、庆祝南京上海解放等。1950年学校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活动,其中王志义、康虹、高玉璞等5名学生写了血书,李桂范同学一次献血180cc以上。1951年7月学校赶排大型歌剧《星星之火》正式演出,剧组转赴各地为支援抗美援朝义演,所到之处有口皆碑,一时轰动辽西走廊。这些有效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素养有很大提高。在48年到52年间的763名毕业生中,有十分之一的毕业生当选为省、县、区劳动模范,九分之一的毕业生被提拔为校长或教导主任。此时学校的规模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1950年《人民音乐》杂志社评价锦州师范学校是全国七所音乐设备最完备的师范学校之一。

1954年秋,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学校改名为辽宁省锦州师范学校。这期间,学校主要抓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了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还重点抓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和基本功的训练。

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学校各方面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1960年学校规模扩大到43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2152人。1959年1月学校被市委文教部、市教育局评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红旗单位;同年10月被市人民委员会再次授予红旗单位称号;1960年1月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重点学校。

改革的春风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各方面工作迅速地展开。1988年,学校又迈出了改革的重要一步,建立了年部制,实行年部与教研组双轨管理体制。学校上下团结一心,积极进取,极大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学校连续二年被评为市“红旗单位”,1988年被市政府评为“校风严谨教书育人”的标兵单位。1989年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先进集体”,同年8月辽宁省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

1980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一师在大专班基础上建立锦州师范学院分校,为锦州地区培养中学教师。1983年更名为锦州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学校校名规范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1月确立了“学高身正 敬业创新”的校训。

1996年4月15日,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并入师专,校名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锦州市职工大学并入,学校优化和集中了三所院校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从1998年开办高职专业,是全省第一所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范院校,开启了师范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近百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历史学家金景芳、统计学家薛仲三、著名画家李秀实、全国劳模齐莹、全国优秀教师李炜等师专学子从这里走向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有的扎根于乡村教育坚守三尺讲台,有的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海耕耘,为辽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母校增光添彩,为后学树立榜样。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辽西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唱响主旋律,让激活红色基因的德育实践融入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通过探索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榜样力量、社会实践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创新,打造“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师范和高职的办学优势,全方位服务锦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脱贫攻坚、地方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办学水平中提高了社会认可度,实现了互动双赢,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

百年奋斗历程中,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传递着初心与信仰的力量。回溯师专百余年的校史长河,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故事灿若星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激励师专学子砥砺奋进的精神宝藏。红色血脉,历久弥新。学校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身为师专人的自豪感服务社会,让红色基因在奉献中闪光。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