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鞍山师范学院:甲子铸师魂 奋进新征程

2021年04月23日13:40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1958年9月1日,成立了鞍山师范学院。1959年,因辽宁省行政区划调整,辽阳归鞍山管辖,3月8日,鞍山师范学院与其同时成立的辽阳师范学院合并,命名为鞍山师范学院。

建院初期,全国各类名师、名校毕业生纷纷落户鞍师,学校师资底蕴雄厚,名师大家不乏其人。被中国画界誉为“郑板桥之后独树一帜的现代兰竹大师”,与徐悲鸿、傅抱石等齐名的柳子谷先生曾就任鞍师。早期鞍山师范学院对新中国钢都鞍山及周边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培养的近900名本、专科学生,分布在辽宁省各市县文教战线上。

1962年7月26日,鞍山师范学院停办。1970年春,在鞍山市革委会的指示下,新筹建师范学校。因市革委要求5月7日开学,故取名“五·七师范”。1973年,鞍山市将“五·七师范”更名为鞍山市师范学校,1975年搬到对炉山市委党校附近办学,1977年迁往旧堡区解家堡子。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鞍山市师范学校升格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鞍山师范专科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鞍山市师范学校恢复升格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当时校址在鞍山郊区的解家堡子,距市内30华里。占地面积为16414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10944平方米。当时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五个专业,每个专业为一个专修科,即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五个专修科,另设三个共同课教研室。

1994年鞍山师范学院揭牌仪式

1993年12月11日,鞍山师范专科学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33人,其中专任教师760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468人。现有教育硕士招生领域7个,分别是学前教育、学科教学(语文、数学、思政、化学、英语、物理)。有全日制本科专业51个(涵盖教育、文、理、艺术、管理、工、法、历史8个学科门类),高职专业28个,本专科生招生省份28个。各类在校生总数近2万人,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2004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根据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的精神,1999年以后,先后有鞍山师范学校、鞍山市职工大学、鞍山市财经学校、鞍山市卫生学校、鞍山市67中学等5所学校并入我校。2011年10月17日,鞍山师范学院获批教育硕士培养单位,成为全国本科办学院校中首个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前教育领域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博雅兼上 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遍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

2019年1月,中国共产党鞍山师范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绘就蓝图,明确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师教育优势特色,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全面实行综合导师制和学业导师制,实施大学生“润德”志愿服务行动,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社团及学生个人先后获“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百优创业社团”“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及各类科技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数量和级别不断攀高,考研率逐年提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在合作交流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人文艺术学科优势,助力区域城市文化建设。依托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国学中心、里仁美术馆,开展千山文化、北方陶瓷、鞍山评书、工业遗产等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播工作。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凤凰教育集团、中兴通讯、达内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积极与区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对接,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截止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波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日利亚、秘鲁、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百余所大学和教育科研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师生交流、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校累计培养来自2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3500多人。

在社会影响方面,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是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单位、省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省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基地、省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学校还先后获“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共育基地”“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为建成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