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辽宁科技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1年04月22日14:51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辽宁科技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冶金工业学校。1948年始建,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成立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省管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

科学研究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项,授权专利823件,科技经费4.33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1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收录论文2253余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2019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

学校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2020年学校入选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

服务社会

学校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学校科技园成立于1996年,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科技园拥有5处孵化器,5大服务平台,在园企业77户,毕业企业累计56户,成功孵化上市公司5家。2015年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并在2020年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核评价中位列全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第34位、省内技术转移机构中位居首位。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百强。

学校坚持“校企融合、共兴共荣”理念,依托自身优势特色学科,扩大产业集群,协同鞍钢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了冶金产业校企联盟和冶金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钢铁材料绿色制造、智慧矿山与绿色开采、先进煤化工、化工新材料、镁质新材料等技术,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冶金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制定了鞍山菱镁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的方案,开发和转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依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学科,通过百名专家进百家企业行动,促使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高。

学校与科大聚龙集团联合建立国家金融安全及系统装备行业唯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成果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航者。“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是近年来辽宁省高校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将解决国内在高端聚酰亚胺和宽幅CPI膜生产领域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CPI薄膜作为“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的关键组件,与探测器一同飞向火星和月球。

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地缘优势,传承冶金文化,积淀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育人体系。

发挥“两代雷锋”出在鞍山、就在身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育人品牌,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辽宁省辅导员年度人物、辽宁省最美大学生等先进典型。

校园体育文化精彩纷呈,两次入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百强榜”,校桥牌队4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桥牌锦标赛,田径队连续四届蝉联辽宁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近三年,学校承办了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第十四届“挑战杯”辽宁省终审决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系列学术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61项,国家级奖项630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