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营口理工学院: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2021年04月20日08:51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营口理工学院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的辽宁省营口市,是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营口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5所基地学校之一,辽宁省首批全面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院校之一。

学校设有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学院,基础教研部、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3个教学部。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6242人。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521人,其中专任教师324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45.37%;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99.0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49.79%;教师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人。2020年教师荣获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人。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5人(千层次7人、万层次18人)。

学校坚持修德守礼、笃学致知、强魄健体、崇真尚美、力行实践、求是创新“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经过积极探索,逐步凝练“坚持立德树人,塑造营理学子品质”“推进‘双融合’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修德、悟道、致知、力行”校训,强化课堂思政主渠道作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努力塑造营理学子品质。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五结合”思政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将养成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通过设计品德修养、性格气质和学业素质等3个方面,涵盖文明礼仪、阳光乐观、勤奋学习等22个项目,引导学生选择3+X个项目,让学生和自己立下契约,并持续践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校家合作共育体”,学校和家庭协同发力,助推学生成长,学生通过养成教育手账记录养成教育成果,留下自己成长的脚印。

成立思想政治研究会,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微信平台“思政微语”,建立了德育基地、实践基地等育人平台,开展优秀师生评选,组织优秀师生、行业楷模、道德模范宣讲。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获得提升,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态势更加客观,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学校与市文联开展了“走进理工手拉手,文艺辅导面对面”系列活动,聘任16位在音乐、舞蹈、摄影、诵读等方面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做导师,深入校园开展培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励志成才垒实文化基础。导师的精湛技艺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相声、儿童剧、舞蹈、朗诵等作品陆续走上省、市舞台,在省首届大学生曲艺节中荣获铜奖,连续三年参加营口市春晚。导师的人格魅力更使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更加向上向善向美。

宣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奋发向上立志成才为目标,以道德育人、实践育人为主要内容。宣讲成员与宣讲对象实现了双向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的提升。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团省委联合评选中,获优秀大学生宣讲团队及优秀大学生宣讲员荣誉。

学生积极参加国际马拉松赛事、乡村支教、社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恰是百年风华,奋斗正当其时。从百年的时光中走来,爱国、报国,这些蕴藏在百年党史中的精神财富,被传颂镌刻在营口理工学子的血脉里,在百年芳华里激励着一代代营理人坚定前行。

 

(责编:王斯文、那其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