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宣纸打上了营口标签

佟利德

2021年04月16日12:19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纯手工宣纸打上了营口标签

  有着千年盛名的安徽泾县纯手工宣纸,如今在北方城市营口落地开花。营口造纸厂移植泾县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良,不仅培养出一批吃苦耐劳的造纸匠人,而且还研发出具有营口特色的纯手工丝、麻宣纸,并创立“集墨轩”品牌,填补了东北市场手工宣纸生产空白。4月12日,记者来到营口造纸厂生产车间,近距离感受手工宣纸生产全流程。

  “我们营口造的宣纸有自己的特色。”营口造纸厂工会主席徐学东介绍,营口造纸厂生产手工宣纸的技术师承安徽泾县“载宝堂”,原材料檀树皮、沙田稻草等都从当地采购,为了增强纸张的柔韧性、吸墨性和耐久性,厂里利用营口本地的芦苇、稻草、柞蚕丝及麻等材料进行科学配比,对泾县造纸技术进行改良,研发出了独具特色的“集墨轩”纯手工宣纸。

  纯手工制作一张薄薄的宣纸并不简单,从选材到制浆,再到捞纸、晒纸、剪纸等,全部工序竟有108道之多。其中,捞纸、晒纸和剪纸这三道工序,最为烦琐,培养专业工匠更是难上加难。可以说,没有技术熟练、吃苦耐劳的造纸工匠,就造不出品质上乘的宣纸。

  捞纸全凭手感。在捞纸车间,王井权、唐树兴两位师傅正赤着手臂,抬着竹帘,在纸浆池里捞纸。“以前跟师傅学捞纸,2个多月才摸出门道。”王井权告诉记者,下一次帘,过两次浆水,捞纸的薄厚和均匀程度全凭手感和经验。别看捞纸动作简单,可一天下来,这样的动作要重复七八百次,对于已经59岁的王井权和唐树兴而言,这是对他们体力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

  在营口造纸厂,仅有的两位捞纸师傅堪称“宝贝疙瘩”。而当初营口造纸厂共招了20多名学徒跟泾县来的师傅学手艺,最后只有王井权和唐树兴坚持至今。

  晒纸需要耐性。58岁的宋文库和60岁的宋爱民是一对好搭档。宋文库负责牵纸,通过手指轻捻和牵引,把一张张宣纸从半烘干的纸坯上揭下。稍有不慎牵出口子,整张纸就要作废,得重新做成纸浆。

  宋爱民负责把宋文库牵下的纸贴在烘焙墙上烘干。烘焙墙的温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天冷时还好,可到了夏季,身上衣服被汗水浸透的难受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晒纸这活在泾县,通常都是两口子干,既有默契,又能互相鼓励。”徐学东介绍,宋文库曾是厂里的质检员,工作认真负责有耐心,宋爱民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爱岗敬业没的说,两人性格相投,配合起来相当默契。

  剪纸同样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当特制的大剪刀干净利落地切下去,一刀(100张)纸就被剪切得整整齐齐。因此,剪纸师傅一般都是力气大的男性,而营口造纸厂的剪纸师傅朱丽却是位62岁的女工。

  由于操作前要对每张纸的质量进行最后核验,朱丽手指关节处被剪刀磨出了老茧,手被纸缘割破更是家常便饭。

  2018年,“集墨轩”手工丝麻宣纸被营口市旅游局指定为营口旅游纪念品,成为宣传营口、展示营口魅力的一张名片。

(责编:邱宇哲、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