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沈阳建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文化血脉

2021年04月11日16:58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1948年春天,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沈阳建筑大学的前身、一所为新中国培养军事工业专门人才的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诞生了,学校名誉校长便是时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的何长工。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日月交替、岁月变迁,学校先后历经4次搬迁校址,29次更名。如今,坐落于浑河南岸的沈阳建筑大学,带着东北军工专的深深烙印已经走过了73载春秋,成为具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省部共建高校。回眸七秩奋斗路,一代代建大人秉承“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出接续奋斗的壮丽篇章。

1948年,何长工担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期间,主抓组建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军事工业高等学校——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即沈阳建筑大学的前身,为国防建设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何长工勤勤恳恳、百折不挠、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实现了“甘为人民扛一辈子的长工”的誓言。

“红色人文景观带”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在学校第一运动场的北麓有一座凸起的土山,一间具有陕北民居特色的“窑洞”依山而立,院内摆放着古老的石碾和石磨,在树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静雅清幽。该“窑洞”景观是在2004年学校新校区建设时,模拟何长工同志在陕北居住过的窑洞而建,彰显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学校把“听”到过东北军北大营抗日枪声的唯一一块残垣和教师创作的画作《英雄》,在教学楼C1馆的门厅建成“201文化空间”景观,让经过的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学校特别利用原址保留下来的日俄战争唯一的战争残垣,在校园里修建日俄战争残垣纪念碑和遗址,让师生不忘记祖国曾经经历的磨难,不忘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伟大使命。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2004年,学校将雷锋所在部队雷锋班第12任到第18任班长曾经驾驶的“雷锋班退役军车”请进学校,师生捐资铸成雷锋铜像,建成“雷锋庭院”,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学雷锋教育基地”。师生每年立足学校雷锋庭院辐射社会各界,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活动,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18年来,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建大学子的血脉,代际传承。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2010年5月,学校建成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学服务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类建筑博物馆,引导师生从建筑中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去理解建筑。目前,学校建筑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科普宣传、建筑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成为辽宁省和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联动下,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内涵愈加丰富,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红色革命历史展示、党性教育、强化党建工作等内容,增强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参与性与体验性的重要平台,成为了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人文景观带”。学校将思政课与“红色人文景观带”结合,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景观情景式、体验式思政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还发挥承建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网络优势,打造网络红色文化,利用校园网、易班平台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崇高的精神鼓舞人,用高尚的信仰激励人,用模范的行为引领人,用健康的情操教育人,增强网络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覆盖面。

特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2015年,学校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退役复学学生为主体成立了学生社团“军事爱好者协会”,建成了一支流动的驻校军训和国防教育团队,全面自主地承担新生军训工作,开展全年周期兵役动员工作,每个月为同学们做一次国防教育课,教育广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军旅文化,强化学生国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崇军爱军信念,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强军梦作贡献。

每年,学校都会面向师生举办隆重的“同升国旗、共唱国歌”开学第一课活动,激发师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营造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73载砥砺奋进,百年路上的建大正芳华。沈阳建筑大学将继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长工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沈阳建筑大学供图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