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跟随基层民警体验工作日常

本报记者 胡婧怡

2021年03月03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今天我当平安守护者(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和默默付出。

  寒夜街头闪烁的警灯,车水马龙中引导交通的身影,街道社区内奔波的民警,构成了平安中国真实的注脚。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一线,跟随基层民警、辅警,体验他们的工作,在唐古拉山口、在繁华都市、在街头巷尾,感受平安守护者的日常,分享那些守护平安的故事。

  ——编 者

  跟随辽宁大连市富国街派出所民警于洪源值班

  群众满意,我才满意

  在办公室,我见到了搭档于洪源。

  早8点半,换好警服,我来到大连市沙河口区富国街派出所,开始体验派出所的轮班值守。

  “30秒内签收了解情况,5分钟内到达现场,1小时和24小时的时间节点内分别反馈情况。”于洪源向我介绍勤务指挥室,分派的警情会同时发送到这里和出警民警的警务通上,相当于整个派出所的大脑。

  14:23,于洪源的警务通突然响起提醒音,有居民报警称“楼道内有一名男子躺在地上不起来。”

  14:26,于洪源带我赶赴现场。我们正步行前往事发楼栋,突然被一位急匆匆的大爷拦住。

  “于警官,不好意思,又麻烦你们了。”大爷面露难色。

  原来,楼道内躺着的男子是大爷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我母亲想孙子,过年就暂时把他从医院接回家来,没想到出了状况。我现在就送他去医院。”

  “大爷,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有什么困难您尽管告诉我。”仔细嘱咐大爷后,我们离开了这里。

  从居民区出来,我们来到商圈走访。“过节这几天,有没有什么情况?”“发现异样随时电话联系。”于洪源叮嘱商场保安。

  走访结束,回派出所的路上聊起来,我得知于洪源是个“95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入警已经两年。除了日常的警务工作,他还负责刑事案件的侦破。

  去年8月,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一家街边商铺的卷帘门被撬开,店内香烟被偷。犯罪嫌疑人进入店铺后,第一时间拉掉电闸,关闭了监控,逃离现场时,乘坐出租车驶入一段监控存在盲区的路段,无法准确判断下车位置,线索一下断了。但于洪源没有气馁,他反复研究监控录像,一遍遍梳理搜集到的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销赃地点和同伙,最终抓到了犯罪嫌疑人,接连5起街边商铺盗窃案被一举破获。

  “案件来的时候,往往需要连夜侦查、抓捕、审讯,虽然辛苦,但每次破案都颇有职业自豪感。”于洪源说,“为这些商铺挽回经济损失,是我作为人民警察的职责。”

  回到派出所,我一天的体验结束了,而于洪源和他的队友们还要继续为城市的平安守夜。临走前,在楼梯拐角处发现了一面全身镜,上面写着一排字,“你对自己一天的工作满意吗”。我用这句话问于洪源。

  “群众满意,我才满意。”

(责编:汤龙、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