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和平区项目建设年首推“功能区模式”管理

2021年02月20日07:41  来源: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杜一鸣)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犇牛不用扬鞭自奋蹄。2021年是和平区“项目建设年”,2月19日,节后上班第二天,和平区就召开项目建设年启动大会,确定方向、明确任务,狠抓项目建设。下发《项目汇编》白皮书,首推“功能区模式”管理等硬核措施,发扬主人翁精神、钻研精神、合作精神、服务精神和斗争精神,振奋起来,行动起来,迅速掀起狠抓项目的新热潮,咬定青山不放松,为赢得项目建设的最终胜利久久为功。

项目建设,唯此为大。今年和平区计划启动100个亿元以上项目。从去年开始,和平区相关部门就多次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理念和管用的机制,力争通过组合拳,实现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竣工、达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控制、组织穿透和闭环管理。

项目化专班。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新成立的北市、南市、太原、三好、长白、满融“六大功能区”的主任由2-3名区级领导兼任,副主任及功能区各部门人员由全区选派的“精兵”和属地街道人员组成,成立专班,采取联合办公方式,按照区域划分,承担起功能区内招商、停缓建和闲置资源启动盘活、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全部责任。搭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专班服务体系。

功能区承接。参照和平区“十四五”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对全区项目实行“六大功能区”模式管理。“六大功能区”以“4+1”(商贸、金融、科技、文化,大健康)主导产业为基础,按照产业定位,确定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实施精准招商,加大对亿元以上市重点项目的引进力度。

(下转2版) (上接1版,和平区项目建设年首推“功能区模式”管理)

各功能区根据区域特点,侧重发展商贸、金融、科技、文商文旅文创,大健康等产业,大力引进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新基建”项目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环境友好型项目。

“六大功能区”打破了原有的行政体制和机制的壁垒,按功能区选人用人,实行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奖惩考核用人机制。

精准化推进。依据标准并行考核,牵头对“六大功能区”的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同步进行调度,实行“月例会、半月报、周调度、即时办、限时办”的调度体系,两个调度体系平行开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协调联动精准化推进的合力。

全周期服务。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加快建立“一联三帮”机制,做好重点项目跟踪联系,帮协调、帮推进、帮落实。加快解决项目签约落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受阻问题,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