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变化见证中国冰雪军团崛起

黄  岩

2021年02月08日13:49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装备变化见证中国冰雪军团崛起

  1954年,16岁的单兆鉴进入滑雪集训队;1957年,19岁的他拿到中国第一个滑雪冠军;在担任国家体委滑雪处处长期间,全力推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1998年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领队的身份,带领中国雪上项目取得了好成绩。

  单兆鉴记得,他刚当处长的一段时间,雪上项目国家队每年的训练比赛费用一共80万元。“这80万元真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很多运动员第一次出国比赛时穿什么样的服装呢?就是厚厚的绒裤,在东北叫秋裤。等比赛结束,外国运动员就盯着我们的服装,用惊奇的眼光打量中国运动员,怎么穿这样的服装比赛,是不是一种有什么科技成分的秘密武器?”单兆鉴对记者说。“当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回国之后向我叙述这一境遇的时候,我听了非常心酸。作为国家体委滑雪项目的负责人,没能为运动员解决出国比赛的服装问题,感觉很遗憾。成绩落后是暂时的,在家里受点穷没关系,我们能吃苦,但是出国比赛的时候,还是不能太寒酸了,一定要把运动员装备起来!”

  单兆鉴开始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是不是增加一些资源支持?或者和外商多一些合作?从1983年起,奥地利十几家滑雪装备公司向中国运动员提供参加国际比赛的器材和装备,每个年度的总价值约为几十万元。装备落后的燃眉之急,总算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当然,缓解也是有限的,“比如这一年队伍出国参加比赛了,运动员的装备就像点样,但回来以后要把他们的器材、服装收回,第二年出国比赛的时候,再发下去。”

  现在,除了经费充足,训练条件优越之外,科技在中国冰雪项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以中国跳台滑雪队为例,仅服装面料一项,就选取了122种进行测试。据相关人员介绍,当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体育风洞,只能去加拿大的风洞中测试面料,以确定哪种面料风阻最小。回来缝制好后,再找国际知名运动员,测试成品的效果。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风洞,日常训练和科研测试更加方便。备战北京冬奥会,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十分忙碌。

  据了解,我国冬奥会各项目运动员比赛服正在研发过程中,“快、护、暖、美”是冬奥战袍的四大特点。比如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服,必须在强风速下有极好的减阻效果,这是说“快”。“护”是指比赛服有防切割的要求,以保护运动员不受伤。“暖”就不用提了,是冬季项目的普遍需求。“美”指的是花样滑冰这样的项目,在兼具功能性的同时,通过服装表现出运动之美,是服装设计团队最花心思的地方。

  据介绍,科研团队不仅为中国国家队全体队员进行三维扫描,搭建人体工学数据库,还通过使用“数字图像采集技术”记录运动中皮肤变化的数据,为冬奥会比赛服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责编:邱宇哲、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