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德装备园五年成长的创新密码

金晓玲

2021年01月25日07:21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解析中德装备园五年成长的创新密码

创新驱动,唯变不破,唯新而立。

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如何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程中提供强支撑?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用5年实践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下发批复,让地处沈阳老工业基地腹地的48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

彼时,那里企业寥寥,生产生活配套匮乏。

如今,这块战略之地上“长”出了绵延排布、蔚为壮观的现代化厂房,“长”出了纵横交错的路网,设施完备的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基地、五星级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大片的绿地、水系;大批国内外知名智造企业、高科技企业链式集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于此,园区全域覆盖5G网络再领全国之先……

5年之考,成绩斐然。

究其根本,是中德装备园持续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协同发力推动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变为“最大增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垒基筑台,成长势头清晰呈现

对于产业园区建设来讲,5年时间并不算长,却极为关键:整个园区的发展理念、目标规划、路径模式需在此阶段完成,垒基筑台、立柱架梁的同时,成长势头也应清晰呈现。

中德装备园不负众望,交上一份堪称惊艳的5年“小考”答卷——

园区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5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逾830亿元,年均增长19%;全口径税收突破百亿、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9%;进出口总额翻了一番之多、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23%。

抛开喜人的两位数增速,中德装备园的发展质量、发展成色更加抢眼夺目。

看“骨架”:截至2020年年底,园区围绕汽车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等五大主导产业,引进华晨宝马第三工厂、北方生物医药谷、微控飞轮储能等高质量项目362个,总投资约1200亿元;引进采埃孚、本特勒、慕贝尔等外资项目127个,占比达35%。

这些数字不仅说明,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德装备园仍是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更为重要的是,纷至沓来的智能制造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带动沈阳、辽宁乃至更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蓄积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看“内涵”:目前,包括博斯、安通林、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等200余个新引进项目投产运营;聚集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瞪羚企业3家,园区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5.2%。实体经济发展“底盘”愈加稳固、创新“源头活水”愈加丰沛的同时,中德装备园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403万元/亩、税收强度达到46万元/亩,分别高于沈阳市控制指标均值的35%和85%。

这意味着,集约化发展为附加值更高、产业链地位更高、科学技术含量更高的企业腾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片土地的发展“含金量”正在持续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深化改革,内生动力蓄强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要求,第一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中德装备园要完成国家赋予的发展使命,建设沈阳转型发展新引擎、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铁西区委书记,沈阳经开区、中德装备园党工委书记刘克武说,“我们必须拿出更大勇气、更强担当,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用改革‘开路’,切实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破除定势,改革突围。中德装备园组建“中德开”“中德发”两家平台公司,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的管理和开发建设模式。“中德开”76.8亿元的PPP基础设施工程有序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大厦、中德应用技术学院等12个重点项目如期竣工。“中德发”累计引进签约项目108个,总投资突破200亿元。组建中德控股集团,引入社会资本106亿元,建设沈阳中关村创新基地,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发展,重在得人。构建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五湖四海广纳英才,目前园区内985、211等重点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占比达44%,干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得到充分优化。

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铁西区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用改革的办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批瞄准需求、大胆突破的创新举措落地实施。

承诺制审批改革入选全国审批改革百佳案例,缩短审批时限3个月以上;“无费区”政策作为沈阳唯一创新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每年减免企业制度性成本、要素成本近1亿元;承接市级土地出让权限,35天即可完成土地交易;“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等“一个平台、五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砥砺创新,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如果说,制度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那么,科技创新解决的则是生产力的问题。只有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协同发力,才能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铁西区区长,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装备园管委会主任郭忠孝说,“5年多来,我们坚持走‘创新路’,用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发展赋能。”

加快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园区引进、建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德中研发创新联盟、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宝马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30余个;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新近揭牌;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SAP创新赋能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携手”落地……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创新主动性积极性愈加高涨。

深耕创新文化、构筑人才高地,组建中德两国政府高层推动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搭建智库咨询、对外合作等平台;建设德国海德堡、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本东京等离岸创新中心,多点位搭建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成果项目本地转化、跨境孵化创业和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去年年底,园区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为东北首家、全国第21家国家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以最大力度支持发展、鼓励创新,组建6只基金,总规模近70亿元,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创新现场、浇灌发展一线,搭建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创新,更保护创新,作为国家九部委授予的知识产权环境建设先导区,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局、维权援助站、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仲裁院,用日益“密织”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引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这片创新发展沃土上“新苗”越来越多。

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德装备园的探索仍在继续,新的奇迹已经萌芽。

(责编:汤龙、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