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时间”开启,返乡还是不返乡,让不少大学生犯了难。难在哪里?一边是,国内不少城市纷纷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另一边是,不少高校却明确提出“非必要不留校”。
据报道,1月14日就有一所“双一流”高校发布寒假通知,明确学生于1月20日前分批放假,没有考试任务的学生即日起离校。寒假期间原则上非必要不留校,离校后未接到通知不得自行返校。
可一些大学生老家政府又建议大学生就地过年。如此一来,有学生感慨:“外省大学生太难了,学校和家都不要我啦?”
一句“学校和家都不要我啦?”充满心酸,那种无奈,让人感同身受。大学生何辜,凭什么两头都不待见他们?凭空陷入“叔叔不疼,婶婶不爱”的尴尬境地,他们怎么办?
凭心而论,无论高校的“非必要不留校”,还是家乡政府的“非必要不返乡”,都事出有因。近期,多地出现疫情多点散发情况,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而春节期间,人流量大,建议民众就地过年,确乎合理。此前,张伯礼院士就善意提醒,可以不回家的暂时就先不要回,如此既避免拥挤,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问题。
这种倡议尽管合理,但也发生了“冲突”,置广大学生于困境之中。学校不“收留”他们,又回不了家,他们如何是好,总不能露宿街头,“天为被、地为床”睡大街上吧?
睡大街上,当然是句玩笑话,但是大学生的处境不能不关注,他们遇到的两难不能不解决。有关部门和高校之间应提前做好衔接,确保大学生住得好,还要确保他们吃得好。想想看,寒假本该举家团圆,他们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对这种牺牲与家人团聚的做法,无论职能部门还是他们所在的高校,都应该善意回馈,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年。
如果就地过年的大学生无处可住,他们的家人又会怎么想,会放心吗?通过制度安排,让就地过年的大学生得享应有的温暖,这是高校和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责。
据报道,业内人士坦言,“要求学生尽量离校,有利于学校管理,意味着学校将承担更小防疫风险、责任。”高校有苦衷,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甩锅,更不等于他们可以“发个通知就把学生撵出校园”。诚如报道所称,让有条件的学生能回家过年,让留校的学生得到学校合理安排和照顾,地方和社会力量要对学校、学生给予支持和援助。
与此同时,相关高校也应该传承大学精神,展现人文关怀,对学生多一些关爱和帮助,要展现出应有的人情味。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多个城市对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关爱有加。比如杭州日前出台《“十送”关爱行动的通知》,春节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将收到1000元,非浙江户籍、在杭缴纳社保外来务工人员可“一键直达”银行账户。如果我们的高校能有此情怀、诚意和善举,岂不更有凝聚力,更能让大学生有归属感?
“该承担责任的时候,绝对不能懒政!”说到底,发个通知就把学生撵出校园,是不折不扣的懒政。这种做法缺少的不只是人情味,还缺乏应有的担当。善待就地过年的大学生,高校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