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动力释放潜力 沈阳·中关村激荡“创新潮”

金晓玲

2021年01月18日07:54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沈阳·中关村:激荡“创新潮”

冬日沈城,春潮涌动。

1月17日,以“数字创新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2021中国·沈阳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举办。线上线下,院士专家分享经验,企业代表实时互动,京沈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揭牌成立,一批联盟机构、高校院所、创新体系、重点项目达成合作……

而事实上,一年前的这一天,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刚投入运行。短短一年间,61个项目带着前沿技术落户,36家企业入驻办公,成为沈阳·中关村这棵创新“大树”上拔节生长的茁壮新枝。

锚定创新“支点”,沈阳·中关村正由系统性的合作项目演化为区域协同创新的共进历程——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集聚动力释放潜力,激活激荡沈阳乃至辽宁高质量发展“创新潮”。

稳步开好局

京沈密切互动“三箭齐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产业升级需要创新赋能,成果转化需要场景应用。在落实京沈对口合作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产业积淀深厚的铁西区与创新能力雄厚的中关村深度“携手”,共同规划建设沈阳·中关村项目,以“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即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沈阳·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支撑,构建东北地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

“我们在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加强与中关村的对接合作,不仅是铁西补齐‘短板’、寻求突破的有效路径,更将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沈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强大引擎。”铁西区委书记,沈阳经开区、中德装备园党工委书记刘克武表示,基于这样的认识,铁西区与中关村密切互动,聚焦“工业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强力推动沈阳 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同步建设、“三箭齐发”。

各方协力,为项目快速开展提供保障。辽宁省将沈阳·中关村项目列在2020年50个重大招商项目榜单之首,多次调度推进。北京市、沈阳市将项目纳入京沈对口合作框架,市区两级分别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北京市派驻干部挂职沈阳经开区、中德装备园管委会副主任,专职推动项目建设。

发展,争在朝夕,落于方寸。铁西区与中关村快速搭建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设立项目专班,每周调度,压实任务;明确以体制机制、政策支撑、产业发展、服务配套、空间规划和金融服务“六个协同”为抓手,致力打造“带土移植、带土成长”的发展环境;铁西区专门开通中关村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为项目落地提供“极速”服务。

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模式创新为主线,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与中德(沈阳)国际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沈阳中关村合资运营公司,对园区进行市场化托管;创新基地采取“授权+建设+运营”的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引进中铁建集团、中冶集团等社会资本110亿元,高质高速推进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

2020年1月,“一中心”揭牌运行;7月,“一基地”规划方案推出;10月,总投资464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在京沈各方共同努力下,沈阳·中关村项目一路高质量推进。

截至目前,沈阳·中关村“一中心”已签约法国源讯、江苏先知等项目61个,储备项目100余个,并被认定为辽宁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去年10月开工的15个重点项目中,沈阳光大控股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生态基地等8个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基础建设,7个项目已开展主体基础施工……“一基地”产城融合的空间格局稳步拉开,“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功能即将兑现。

再添“一把火”

一场视频会搅热冬季沈城

“创新中心实现一年打基础的既定目标,基地和园区有序推进,我们对沈阳·中关村项目进入建设、引入、合作、服务的发展新阶段充满了期许。”17日举行的论坛上,中关村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沈阳·中关村项目推进情况这样评价。

本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的论坛,在线参会、实时互动的全国各地企业负责人接近万名。关注度持续攀升,无疑为沈阳·中关村创新氛围的营造再添“一把火”。

当日,备受关注的京沈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正式成立,并与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等6家联盟签约,合力构建创新联动新格局。

据介绍,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京沈对口合作已经成为推进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融合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发挥制度优势的创新举措。特别是2020年以来,以沈阳·中关村项目的落地推进为代表,铁西区京沈对口合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铁西拥有沈阳经开区、中德装备园“双国家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叠加北京中关村国际品牌形成的巨大吸引力已经显现。

为更好推进京沈对口合作,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筹备成立京沈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邀请行业龙头、独角兽、瞪羚以及高成长企业,高校院所,科技综合体,创新创业载体,北京中关村优质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等100余家企业参与,成立工业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科创产业综合体、创新生态4个分会。旨在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互利共赢产业协同体系,打造耦合共生的产业链体系。

同日,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与中科沈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等8家高校院所签约,全面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与深圳湾科创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创新资本签约,进一步丰富创新生态体系;与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中科云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项目签约,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萌芽。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谭建荣与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阿里云、菲尼克斯电气等机构、企业的专家一起,为与会者奉上一场前沿科技“盛宴”。

打造新高地

为智造强省壮大创新动力

据统计,创新中心运行一年来已举办类似活动超过60场,去除受疫情影响的时段,平均每周举办活动2场以上,600余家海内外企业来沈考察,协同30余家沈阳企业走进中关村,100余项新技术与区内企业深度对接。

“沈阳·中关村项目的推进,让更多创新资源可以更顺畅地流动,这对于铁西来说,是不容错失的财富。”铁西区区长,沈阳经开区、中德装备园管委会主任郭忠孝说,“省委对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给予大力支持,京沈对口合作迎来了新机遇。未来,我们将携手中关村推动合作项目不断走深走实,为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做精做足创新“文章”,各方将着力构建科技金融体系,设立科技投资公司,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有机结合;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创新项目无缝接入中关村创新生态;推进中关村创新大厦、亿达信创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创新园区建设;优化创新服务生态,全力构筑“带土移植”产业环境,全面实施“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发展理念,打造“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类中关村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办事方便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企业提供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双创服务。

“依托覆盖全国的创新网络,我们能更好地帮助沈阳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同时将合作节点城市的优秀企业引进沈阳。”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石七林表示,“通过持续的产业聚集、空间拓展、新技术产业化等,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沈阳·中关村项目合作的美好前景。”

前景初现,美好渐近。锁定构筑辽沈地区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北京—沈阳协同创新示范区目标,沈阳·中关村聚力创新,聚智前行。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