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

——辽东学院千名大学生寻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那其灼、王斯文、李进媛

2020年11月17日13:25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周晚芳奶奶,您好!我们是辽东学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实践团’成员王俊楠、丛子怡,70年前,跟我们年龄相仿的您和战友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自己的青春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年后,我们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用实际行动把抗美援朝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丛子怡满含深情地朗读着学校精心制作的纪念卡片。

图为辽东学院学生为周晚芳赠送明信片。 李进媛 摄

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辽东学院的校领导分别走访慰问了学校退休教职工周晚芳、于舜臣等抗美援朝老战士,亲手为他们佩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送上党组织的问候和祝福。

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在丹东,鸭绿江水静静流淌,横跨江上的“鸭绿江断桥”弹痕累累,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70年前的一次伟大跨越,记录着当年的烽火岁月。那些与70年前跨江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年纪相仿的大学生,正在用心去寻访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

2019年暑假,“千名大学生行万里路 寻访百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社会实践活动如期进行,这是辽东学院开展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四个年头了。学校管理学院的学生贾雨彬对这项活动格外重视,因为他的外公梁翘天就是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梁翘天知道外孙要来“采访”自己,既兴奋又感动,还亲手写了一份自己的“抗美援朝史”。

图为贾雨彬记录外公梁翘天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贾雨彬提供

“1953年5月的一天,炮兵司令部要求我们测定炮兵团阵地的(打击)坐标,炮击美军步兵……作为计算兵的我等测出成果诸元时,马上开始计算,不到十分钟,炮阵地(打击)坐标出来了,排长立即报告炮兵司令部,很快传到炮团,不到半个钟头,一排排炮弹落在美军步兵阵地中……”

“外公讲述着当年远赴战场的画面,过程惊心动魄,虽然他已经83岁了,可从他讲述时坚定而闪烁的眼神,可以看出,那一瞬间他仿佛回到战场上。”贾雨彬告诉记者:“讲完故事,外公转身走到衣柜前,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保存较好的塑料袋,塑料袋中又套着一个塑料袋,然后轻轻地打开,原来是用几张泛黄的纸包着的勋章,当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贾雨彬知道,在外公的心中,那些小小的勋章承载了无比荣耀的光辉岁月,是他珍贵的宝贝。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梁翘天写给青年学生的寄语。 贾雨彬供图

那次采访,贾雨彬还带去了学校为每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专门制作的“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徽章”,亲手给老人家戴上。“之前,在我的心里外公就是个平凡的老年人,那一刻,我对他以及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除了尊重,还多了一份敬佩。回到学校后,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要像外公一样,以英雄们的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精神鞭策今天的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贾雨彬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听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时候,我们能想到的是教科书上提到的最可爱的人,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们却只停留在这雄壮的歌声中。

图为周晚芳为学生们讲述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辽东学院供图

2019年12月,88岁的周晚芳听说学生和老师们来访,高兴地走出门外迎接大家,招待大家坐下后,便动情地讲起那战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周晚芳告诉学生们:“当年,有一次,我在半路遇到敌机空袭,敌机特别多,一层一层地扫射。那时,我们部队都是晚上行军和战备活动,白天睡觉。突然,我看见一群飞机飞过来,我赶紧找棵树冠比较大的树躲着,眼看着他们把前面的村庄炸平了,再飞走……”

“奶奶,你不害怕吗?”

“不害怕,为什么要害怕?”周晚芳告诉同学们:“和当时在前线作战的战友相比,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演出,增强战士们的战斗意志,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让他们坚定信心打胜仗……”

提起当时的演出环境,周晚芳回忆说:“当时,文艺兵的演出场地大多选在树林里,场地周围挖上许多‘猫耳洞’,再用缴获来的降落伞作伪装,找一块平一点的地方,演出的舞台就搭好了。一旦遇空袭,大家马上躲进‘猫耳洞’里隐蔽,空袭过后,我们拍干净身上的泥土,继续演出……”

“周奶奶,您当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是20岁,我现在也是20岁,和您当时的经历比起来,我们现在真是太幸福了。现在学校里举办文艺活动,从舞台布置、音响设备、服装道具与您当年的演出条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刘雅男感慨道。

回忆起那个年代用的化妆品,周奶奶苦笑着说:“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化妆品,就是随便找张红纸涂在嘴上,找根柳树杆画画眉毛,直到后期才看见油彩化妆品。”

“每当想起当时采访周奶奶的情景,听她讲述当年作战条件的艰苦,我就感觉自己浑身热血沸腾。”已经毕业一年的姜玥告诉记者:“我现在正在备战考研,每当复习遇到瓶颈,对未来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学习桌上自己寻访志愿军老战士的采访记录本,想到当年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就好像给自己扎了一针‘强心剂’,一股说不出的劲涌上心头。”姜玥说:“和当年在战场上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志愿军老战士相比,我遇到的这点困难真的不值得一提,就像周奶奶说的那样,她当年就是在做着她那个年纪该做的事情,我现在也是一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虚度自己的青春。”

图为姜玥为学弟讲述自己的采访经历。 李进媛 摄

“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学校共有1876人次参与寻访,以丹东为起点,走访了全国11个省,28个地级市,寻访到了289位抗美援朝老战士。”辽东学院校团委书记冯智慧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为老战士们记录下当年的战斗故事,还原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这项工作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很有意义,是对参与其中的学生们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辽东学院《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图片展 李进媛 摄

银杏染深秋,又是叶落时。辽东学院银杏节如期而至,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们在校园里拍照、游览的同时,更多的是驻足在银杏树下,观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图片展,通过一张张图片,去追寻英雄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

“周奶奶,去年采访过您的姜雪已经毕业了,听说我们要来看望您,让我们替她给您带个好,她还记得您当时唱的那首《歌唱白云山》,唱的特别好!”“谢谢你们,我老了,唱的不好呦!”周晚芳奶奶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她还告诉学生们,“我和几个老战友还编排了几个小节目,等有机会到学校给你们表演!”

“白云山白云山,高高的白云山。让我们高唱着你的英明,勇敢,冲向前……”同学们都期待着,观看周奶奶和志愿军老战士的表演,与他们一起追忆那段历史,继续循着前辈们的脚步,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更好地弘扬传承下去。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