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为何屡成疫情风险点

2020年11月14日08:16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进口冷链食品为何屡成疫情风险点

  多地进口冷链食品 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11月7日至11日,天津接连查出冷链从业者感染新冠肺炎,冷链食品外包装也被检出新冠病毒。此前,大连、青岛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均与进口冷链食品有关。

  事实上,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局部疫情源头也都指向冷链,进口三文鱼、厄瓜多尔冷冻南美白虾等冷链产品也屡次被检出携带新冠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青岛港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冷链为何潜藏风险大

  记者调查发现,冷链屡次成为疫情风险点有多种原因。

  首先,新冠肺炎病毒耐低温的特性使其在冷链食品表面更易存活。冷库环境温度较低,适合病毒长期存活。

  其次,各地在进行进口冷链疫情防控工作时,虽然会科学确定抽检商品种类和批次,但进口冷链食品数量多,抽检难以发现所有病毒。

  记者调查发现,受封存场地、检测能力、消毒设施、人员配备等因素限制,难以做到对所有批次取样检测。

  此外,装卸环节成为防疫的难点之一。记者在北方某港口看到,进口的冷冻集装箱货物进入冷库时,各类冻品需要装卸工人一件件手工掏箱,然后再用叉车转移至冷库中储存。

  冷链防疫还需人物共防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可以从源头上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何鹏建议,冷链相关从业人员要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装卸工人穿戴多个防护用品时,务必确保防护口罩最后摘除。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建议,消费者不要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选购冷链食品时,应避免徒手接触食品表面;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责编:汤龙、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