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手进村拔穷根

汤龙

2020年10月17日07:20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10月16日,在第7个全国扶贫日前夕,记者来到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扶贫村——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尤杖子村。

已经是深秋,村里的冷棚大部分已经罢园了,但刚刚采摘下来包装好的尖椒正堆放在大棚外。在尤杖子村,这32座标准化的冷棚里,主要种植的是辣椒。“明年我们准备种植红宝石葡萄,收益比种辣椒能更好!”在冷棚外,记者与村民交谈得知,这些冷棚就是今年沈阳局投资67万元建成的。

沈阳局投资建设的32座标准化冷棚。汤龙 摄

32座冷棚,直接带动了建档立卡户35人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60元。村民肖巨利家以前主要依靠种小米和玉米为生,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听说冷棚招工,他第一个报名干起来种植采摘员,每天收入7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元。“我家还用铁路给的扶贫款买了1头牛,现在已经繁殖成3头了,去年年收入能达到5000元!”

像肖巨利一样,得益于沈阳铁路局的帮扶脱贫的人不在少数。赵怀志一家,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是聋哑人,他不能出外打工,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就指赵怀志一个人种点地。2016年时,沈阳局给了8000元钱,赵怀志开始养牛,现在家里已经有8头牛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赵怀志一家在2018年年底脱了贫。

自驻村帮扶以来,沈阳局修建四级标准柏油路5条。沈阳局供图

在尤杖子村里,柏油路、节能路灯、党群活动室、篮球场、乡村大舞台……这些基础设置一应俱全,怎么也想象不到以前的样子。

沈阳局驻尤杖子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刘志刚,是现在驻村时间最长的一位。2015年7月,他刚来到尤杖子村的时候,和同事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村的自然情况、基础设施和贫困户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全村耕地面积4870亩,其中70%为山地和二坡地,村民收入全靠种地,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工作队对全村806户3295名村民进行了逐一走访,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2户共501人。当时,村里没有基础设施,道路全是土道,进村的路上有一个干河套,桥没建时人们就在河套上进出村,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点也不为过。

在摸清基本情况后,沈阳局确定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庭院经济入手开展扶贫工作。

自驻村帮扶以来,沈阳局集团公司投资1870万元,修建四级标准柏油路5条,安装节能路灯220盏,还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便民桥一座。新建两层 1060平方米集党群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阅览室、活动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村民活动中心一栋楼。

2016 年,沈阳局再次投资为尤杖子村新建铺有6500平方米混凝土硬化地面,共设20排水泥床位、10排彩钢棚顶的农贸市场,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左右。同时,大力实施养殖帮扶项目,通过领导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扶持89户养牛、5户养羊、1户养驴,使95户贫困户294名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摘帽。

村集体收入的问题解决了,但与“输血”到“造血”的目标还是有距离,怎么让“造血”系统强起来?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年产固体有机肥约3000吨。沈阳局供图

2017 年,为解决村民用电难、费用高的问题,沈阳局投资50万元建设的200千伏光伏发电机组在东山坡上建成、并网发电,每年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2019 年,沈阳局投资100万元在尤杖子村新建占地5336平方米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以牲畜粪便及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和液体冲施肥,智能粪污处理机平均每天能够处理10立方米粪污或秸秆废弃物、粉碎后瓜秧,可有效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控制农业污染排放,预计年产固体有机肥约3000吨,每年盈利30余万元。

随着200千伏光伏发电站、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冷棚基地等产业项目陆续落地,使尤杖子村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脱贫致富变得更有保障。

仅仅有了这些,想彻底拔掉穷根还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5月,沈阳局在喀左县举办380名县乡(镇)村和扶贫干部参加的培训班,在开展党性教育的同时,邀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围绕新农业、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高层次、多角度授课。在尤杖子村举办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对80余名乡村干部、养殖种植专业户和科技带头人精准扶贫送教。

沈阳局还以联学联建、结对共建为抓手,进一步发挥组织扶贫优势,凝聚扶贫攻坚合力。为贫困村购买加强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科技致富等方面书籍资料千余册。采取“帮”“扶”“带”措施,组织就近车站党员与尤杖子村党员共同过组织生活,有力提升扶贫村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今年以来,尤杖子村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全村已经顺利摘帽脱贫。

(责编:汤龙、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