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东区凸显飞地效应 推动高质量发展

傅淞岩

2020年06月29日08:38  来源:沈阳日报
 
原标题:大东区凸显飞地效应 推动高质量发展

飞地招商,大东区与康平县“牵手”。

“对于‘飞地经济’,大东区已到了非‘飞’不可的阶段、不‘飞’不行的程度。”这在大东区几乎是共识。虽然大东区制定了详细的规划,但是鉴于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急需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家、省、市倡导“飞地经济”之际,大东区创新谋变,积极在辽沈地区寻找战略伙伴,破解发展瓶颈,形成合作共赢的巨大合力。

不求所在,但求所有

全新战略格局,推动“飞地”经济腾飞

在“飞地经济”发展战略中,“飞”什么,能够看出“飞地经济”的发展成色,决定它能否一飞冲天。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大东区祭出大手笔,把积累了数十年的核心发展资源——汽车产业、文旅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拿出来“飞”,展现出全力以赴发展“飞地经济”的强烈信心。正如区委书记王新北所说,发展“飞地经济”,要有“海纳百川”的眼界和胸怀,从发展大局出发,敢于牺牲局部利益,让相关的产业“飞”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到“飞地”发展,建立域外“飞地经济”基地;发展“飞地经济”,要打破地域界限的壁垒,增加合理布局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的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间优惠政策比拼和恶性竞争。

在飞地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如何与兄弟县区共“飞”,更是“飞地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

大东区站在全省、全市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与辽中区、法库县、康平县等地真诚合作,共谋发展大计。“发展‘飞地经济’,要秉承互惠互利、成效共赢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王新北认为,发展“飞地经济”,要各取所需、协商为要,合作双方须建立更为顺畅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建链、补链、强链、延链

四项举措,让“飞地”经济行稳致远

打破行政壁垒,让企业乃至产业在“飞地”起飞、降落、焕发生机,涉及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操作,对飞出地、飞入地的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大东区努力放低身段,发扬“店小二”精神,积极构建更为完善的营商环境,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思路和举措精心打造“飞地经济”,不断探索与企业、园区乃至县区全方位的合作机制。

多取势,少取物,才能让“飞地经济”目标明确。发展飞地经济,要率先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大东区已建立、完善招商服务中心体制,设立了10个招商局。本着“专兼结合、全员招商、全员服务”的原则,各招商局不划区域、不分产业、不限园区开展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大东区储备“飞地”招商重点在谈项目40个。

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才能让“飞地经济”飞得高远。“飞地经济”就是要打破地域界限的壁垒,增加合理布局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的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区域间优惠政策比拼和恶性竞争,又能互利互惠、泽被全局。认识到这一点,大东区在发展“飞地经济”过程中以诚为先,以对彼此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推进互利合作的顺利进行。大东区与辽中区召开了“飞地经济”项目对接会,推动6家军民融合企业加入大东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联盟;与法库县举办“飞地经济”项目对接签约仪式,推动乾泰特种飞行器项目等飞地项目加速签约、落地;与康平县进行网上“飞地”项目对接,重点推进了新隆嘉农产品供货基地项目等“飞地”合作项目;与沈北新区召开“飞地”项目研讨会,对接了冬瓜视频等“飞地”合作项目。

各取所需,协商为要,才能让“飞地经济”飞得稳健。近年来,大东区与兄弟县区搭建工作机构,实现人员、机构双向派驻。大东区成立了发展“飞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东区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选派招商干部入驻帮扶县区开展“飞地”招商工作,同时设置其他县区驻大东区“飞地”招商联络处,实现“飞地”招商双向联动,招商项目有效对接。

长板做长,补齐短板,才能形成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在“飞地经济”的合作中,两个县区的资源匹配度越高,越能够将长板做长,短板补齐,实现两地的共赢。2019年,大东区举办“沈台汽车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会”活动,促进35家台湾汽车零部件企业与辽中“飞地”园区和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对接洽谈,使这座拥有大东背景的产业园拥有了出海口的便利、保税区的服务;在法库的辽河经济开发区,现成的场地、厂房、配套的技师学院,完美地接纳了大东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实现六保六稳,培育新动能

铺展“飞地经济”的全新版图

实现六保六稳,培育新动能,才能让“飞地经济”的发展航线不断延展。6月28日召开的大东区、康平县飞地招商项目推介会上,大东区重点推动香江健康山谷医养结合文化旅游、香江智慧农业大数据、沈阳泓鑫供应链金融等7个飞地招商项目与乙方签署投资协议。这场推介会,也是“飞地经济”所缔结的合作关系的延伸。

香江集团投资3亿元,打造香江健康山谷医养结合文化旅游项目,形成国医治未病、精准检测、养生馆及运动康体四大中心。与此同时,香江集团携手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香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通过与康平县农户合作,建设气候云AOS、气候云APP、农眼溯源、农眼溯源店、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等软件系统,为精准种植、虫情预警、数字农场、可视化溯源、品牌农业等提供技术服务。

沈阳泓鑫供应链金融项目,拟建设B2B产业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康平县中小企业提供上下游供应链金融和担保服务。项目投资方沈阳泓鑫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大东区2019年招商引资企业,致力于打造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价值企业服务公司,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

大东区跨境电商产业协会项目由大东区跨境电商产业协会投资建设,它依托大东区外贸进出口发展优势、结合康平县农村产业电商发展状况,拟与康平县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协会联盟,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海外仓建设、贸易促进等深度合作。

这些项目推动了两个县区文化类、金融类等新兴行业产业的发展,培育了新产能,又在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形成了强力支持……

令人惊喜的不仅这些。连年来,随着区域优势的双重叠加、优惠政策的充分释放,大东区产业的不断溢出、“飞入地”资源与要素的强势互补,正推动着“飞地经济”“虹吸效应”充分显现。

诚意十足,强强联手。在大东区与辽中区的“飞地经济”合作中,大东区将汽车产业优势贡献出来,辽中区提供了沈阳近海经济区黄金地段的广阔空间,重点打造沈阳市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引进台湾的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等企业。该产业园借助大东区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华晨宝马、上通北盛、华晨雷诺金杯、华晨中华等整车厂,加强与台湾汽车行业的合作,通过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区)打通了“出海口”,促进汽车产业多元化发展。

协调发展,合力共赢。大东区与法库县以开创中国机器制瓷业先河的“肇新窑业”作为基础,达成陶瓷文化产业拓展区合作,推动了两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大东区将“肇新窑业”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作为该区2020年重点文旅项目,支持法库县域内企业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为企业创立陶瓷文化产业园区,法库陶瓷企业到大东区展览、宣传、销售提供政策支持。法库县则不断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参与“肇新窑业”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积极鼓励县域企业到“肇新窑业”产业园区落户;支持企业到大东“陶瓷城”兴业。

军民融合,开辟新路。在大东区、辽中区“飞地经济”合作中,不仅使“飞出地”“飞入地”互惠共生,还在促进 “军转民”和“民参军”项目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在辽中区,大东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联盟办成企业之家,吸纳了辽中区6户优势企业,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链条。这一合作,既满足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需求,又开辟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又因得到大量的劳动力、便捷的交通方式与出海方式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得到长足的发展。“他们发财,我们发展!”大东区区长李刚表示,话语朴素,却蕴含着多方共赢的深刻道理。

(责编:李进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