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大洼区:科学育苗增效 减少补苗降本

李越

2020年05月28日09:20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科学育苗增效 减少补苗降本

5月20日,盘锦市大洼区大洼镇三家子村,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内,新式“铁牛”将带着完整根系的水稻秧苗移栽下地,引来不少农户围观。

“水稻不都是毯状苗吗,这一钵一钵是咋整出来的?”

“这么整,跟咱以前种法有啥区别?”

面对大家的疑问,省农业生产工程中心农机化部副部长于君解释:“这是水稻钵育行栽机械化种植技术,育苗阶段,就将秧苗‘分家’,各长各的根,避免了毯状苗移栽时根系受伤的情况。好处就是,基本不用缓苗。这在辽宁可是首次应用。”

围观农户听得眼睛发亮,纷纷竖起大拇指,“高!以后咱也这么种。”

传统的水稻育苗,已有多年历史,在人为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取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具有省种、省工、周期短等优势,是目前水稻育秧的主导方式。

好处多多,但也有弊端。

毯状苗的根系都长到一起,下地时需要用机械物理性分离。伤根,不可避免;缓苗,必经过程。如何减少植伤,农业专家一直在研究。今年,全钵育苗、插秧的方式,使其成了现实。

“与传统毯状育苗方式相比,钵育方式可减少5至7天的缓苗期,等于为水稻生长‘抢’出了近一周的时间,这可为种植生长期较长的优质大米创造条件。”于君说,也有助于稻蟹共养区域的蟹苗早下田,助力河蟹高产。

不只增效,还降成本。于君说,钵体苗下地,基本无须补苗或是减少补苗,保守计算可以每亩地减少40元以上的人工成本。总体算来,水稻增产5%,亩均可增收近百元。

“这对庄稼人来说可是大好事儿。”大洼区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继财说,自家经营4000亩水田,每年农忙时,雇工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员工工资涨到了300元/天,若是打粮少,真得赔本。再算算补苗的人工支出,更是合不着。有了这项技术,省了很多。

“创新无止境,未来还将针对实际,继续优化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让田更好种,地更打粮,人更轻松。”于君说。

(责编:李进媛、孝媛)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