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點贊沈陽:樂享秋日的美好

國慶、中秋假期,大江南北秋意漸濃。中秋佳節,千家萬戶團圓賞月,大街小巷假日活動豐富多彩,神州大地處處洋溢著團圓和睦的歡慶氛圍。
天上月,萬裡同圓
“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中秋與家人團圓賞月,是許多人的期盼——
10月6日晚,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古鎮正在舉辦長街宴。席上是一道道南潯美味,桌邊是一個個團圓家庭。天上月圓,人間團聚,定格了中秋最溫馨美好的瞬間。
“以前過中秋,我們通常是在家吃團圓飯。這次來水鄉古鎮游船賞月別有韻味,有長街宴、特色演出,既古老又新潮。”宴席中,來自遼寧沈陽的游客孔祥文說,他帶著父母旅游過中秋,“抬頭是圓滿的月亮,身邊是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各自中秋的習俗,很有意思。”
南潯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楊堯介紹,今年中秋佳節,南潯古鎮以長街宴為靈感,為游客奉上了一場獨具特色的美食與文化佳宴。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團圓不僅是面對面的相聚,也是同一輪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時”——
因為堅守崗位等原因,不少人無法在節日與親友團聚,一通通視頻電話跨越千裡、傳遞思念。
10月6日清晨6時,天色微亮。湖南長沙客運段動車一隊列車長李艷已出現在長沙南站派班室。作為黨員,李艷習慣了在節日裡堅守崗位。14時,9號車廂裡裝飾著五彩燈籠、謎題彩紙,李艷策劃的中秋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爭先恐后舉手猜謎。夜幕降臨,列車抵達終點站雲南昆明南站。送走旅客,李艷回到公寓,給丈夫打去了視頻電話。相隔1200多公裡的一家四口,在屏幕前實現了團圓。
古今月,游城共賞
“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秋佳節,各地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讓節慶民俗與現代生活交融,生動彰顯著傳統節日的時代魅力。
四川西昌被稱作“月城”。因緯度低、海拔高、少雲霧,西昌賞月得天獨厚。不僅如此,在西昌“嫦娥奔月”第一次夢想成真,我國探月工程在這裡邁出了“繞”的第一步。這個假期,西昌將傳統習俗與現代科技交織,讓游客在欣賞古今之月中過中秋——
10月5日,西昌古城舉行中秋拜月祈福儀式。悠揚的古樂聲響起,身著傳統服飾的司儀帶領游客一同行禮祈福。走進古城,猜燈謎、投壺、飛花令等活動精彩紛呈。
10月6日,中國西昌航天元宇宙體驗館內人頭攢動,游客們開啟一段段奇幻的太空之旅。游客戴上虛擬現實設備,“親身參與”火箭發射,“化身”為即將出征的航天員,在巨大的轟鳴與震動中感受火箭直沖雲霄的推力﹔走進雙層懸空飛行影院,近距離感受包含月球在內的星際空間場景,仿佛置身於無垠宇宙。館內1︰1復刻的空間站艙體、宇航服模型等展項,配合圖文並茂的科普講解,讓游客在互動中解鎖航天知識。
不僅在西昌,許多地方舉辦的賞月活動既有文化味又有科技味——
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參觀者一邊咂摸著傳統文化,一邊制作一枚月亮和兔子樣式的盤扣,提一盞明月般皎潔的北京宮燈,非遺技藝讓中秋韻味可觀可感﹔在北京天文館,參觀者跟隨講解員一起解開關於月亮的科技奧秘,嫦娥五號月壤、月球隕石等展品讓觀眾近距離“賞月”﹔在雲南建水縣,“月映千年 非遺共嬋娟”中秋音樂詩會吸引了逾萬名游客,一首首蘊含傳統文化典雅韻味的曲目在四弦、竹笛等傳統樂器的伴奏中輪番上演……
金秋月,四海相慶
金秋時節,文旅活動喜慶歡樂,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寫滿中秋的祝福——
10月6日中秋夜,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人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中秋民俗文化活動“燒禾樓”。
夜幕剛降臨,大家聚在塱頭村的塔狀“禾樓”前,村干部黃施雄在“禾樓”內點燃柴火和干草。村裡的老人黃建剛手持一根長竹竿,輕輕撩動塔口的火花,火花向塔頂集中噴發,形成耀眼的火光。來自福建省泉州市的游客李先生第一次參與“燒禾樓”活動,被現場的氛圍深深感染,“很驚艷,我和家人也像當地人一樣,許下了自己的心願。”
據了解,炭步鎮的習俗“燒禾樓”已有600多年歷史。“‘禾樓’年年燒,火花越高寓意著來年越好,寄托著村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更蘊含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塱頭村黨總支書記黃智雲說。
樂享秋日的美好——
10月5日,走進遼寧沈陽植物園,滿園秋色扑面而來。正值植物園第二十五屆菊花文化周,60余萬株菊花打造的10萬平方米花海絢爛繽紛,園內的彩葉類植物紅、黃、綠漸次暈染,吸引游客駐足拍照。隨著夜幕降臨,園內光影交織,一場集水幕投影、AR技術等於一體的“植物園奇幻森林冒險之夜”活動開啟,森林劇場、闖關互動等環節帶領游客了解更多自然知識。
10月6日晚,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呂梁風景區,市民尹先生帶著家人前來賞燈,紅燈籠挂滿道路兩旁,璀璨燈光與月光倒映在景區湖面,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觀光賞月。“節日期間燈火亮麗,用電需求也在增加,我們專門配備了無人機等設備,時刻巡檢,守護好萬家燈火。”正在操作無人機的國網徐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郭苑冰介紹。
感受秋收的喜悅——
10月6日,在江西省蓮花縣吉內得稻田公園,萬畝晚稻迎著暖陽鋪成金色海洋。在農耕文化體驗區,家長帶著孩子認真學習傳統水稻收割技藝,舉起一把稻穗歡呼雀躍﹔棧道旁,腳踏打谷機成了熱門體驗項目,游客們合力踩踏,谷粒如金雨般飛濺﹔磨坊內,游客手中的石磨“吱呀”轉動,乳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出……“在美好的假期沉浸式感受豐收的喜悅,很歡樂。”來自浙江寧波的游客朱燕說。
國慶、中秋假期,多地以豐收等為主題,打造親子農耕研學等農文旅融合活動。秋日出游的熱情,在假期的歡樂時光中加速轉化為消費增長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本報記者竇瀚洋、楊迅、宋豪新、鄭海鷗、葉傳增、王雲娜、胡婧怡、白光迪、周歡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7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