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3084條村路有了“管家”

“這路現在有‘名分’了,是咱村的‘家產’,可得用心養護好!”9月19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平安地鎮烏可灣子村,村黨總支書記寧銀昌仔細檢查一處混合式過水路面。自阜新市開展村內道路確權工作以來,這樣的日常巡檢已成常態。
從過去“隻管走、不管養”,到如今每條村路都有了專屬“守護者”,農村道路確權讓村內道路得到了精心養護。阜新市交通運輸局公路規劃管理科科長楊晉陽介紹:“村內道路歷來是由多部門多渠道籌資建設,普遍存在所有權和管護責任不清的問題。將所有村內道路統一確權給村委會,推動村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把村路長久養護好。”
今年7月,阜新市政府印發了《阜新市健全農村道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農村道路確權工作。為構建權責清晰、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農村道路管理養護體系,各縣區結合實際出台本轄區內的《農村道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實施方案》。一方面對農村公路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路長制責任,建立一路一檔,實施統一標准的養護作業﹔另一方面將多渠道籌資建設的村內道路統一移交給村級組織,確定管護責任主體為村委會,管護責任人為村委會主任,監督主體為鄉鎮政府。將道路信息和責任清單在村務公開欄公示,同步對養護作業標准及流程進行公示,讓所有村民參與到愛路、護路的工作中來。截至目前,阜新市共有3084條村路實現了確權。
阜新縣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動起來。“各村排查‘無主’的村內道路上報,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村民開展日常巡查、清掃保潔、小修保養、災毀恢復等具體工作。”阜新縣交通運輸局規劃建設室主任於航介紹。
道路確權讓昔日“沒人要”的道路有了“管家”。下一步,阜新市將全面推廣確權試點經驗,持續完善資金保障與監管機制,推動農村道路管養常態化、精細化,由“重建輕養”轉向“建養結合”,真正實現“小路有人護、大路有人管”,為農民鋪就更安全、更順暢的“幸福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