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遼陽縣河欄鎮護林員張科:“看著這滿眼的綠,心情舒暢”

“張科,快來!屯子對面那片鬆林冒白煙了……”才扒拉了兩口早飯,張科的手機響了,電話那頭傳來一陣焦急的聲音。
張科放下碗筷,發動摩托車,趕到事發地仔細探查,原來是虛驚一場。“那是油鬆在散播花粉,被風一吹,就像煙霧飄散。”張科耐心地給圍觀的村民解釋。
這是今年5月初發生的一幕。今年44歲的張科是遼寧省遼陽縣河欄鎮的一名護林員,負責1.34萬畝林地的管護,2020年被國家林草局評為“最美護林員”。
“上山撿柴火、採蘑菇,是兒時的難忘記憶。”張科說,2001年鎮裡招考護林員,原本在外打工的張科聽到消息,毫不猶豫報了名,回鄉護林方便照顧家人,更重要的是他內心割舍不下對這片巍巍青山的眷戀。
把摩托車停在山路一旁,張科邊爬山邊說:“保護好這片林子,一趟趟來回巡護心裡才踏實。”
半山腰,河欄鎮河欄村村民顧玉鵬手裡拿著皮尺,正在給紅鬆測量胸徑。15年前,顧玉鵬在這裡承包了1000多畝山林地,陸續栽種下4萬多株紅鬆苗。
“自從紅鬆苗栽下,這片區域就成了張科的巡護重點,只要聽到‘突突突’的聲音,那就是他騎著摩托車來了。”顧玉鵬說,“運苗栽苗、除草澆水,只要他看到,保准過來搭把手。”
常年巡護,張科對管護區內每個地塊的樹種、樹齡都十分熟悉。“每年鎮裡防治虫害,張科總是帶頭頂著烈日,剪除網幕、噴洒農藥。”河欄鎮林業站站長李桂來說,林業站有30多台風力滅火機,以往維修保養要統一送到市裡去,費時費力。張科找來說明書,不懂的地方就在網上自學,買來專用扳手和常用零部件自己動手,逐漸掌握了維修保養技能。“護林防火、防治虫害、保養滅火機器樣樣在行,張科是個難得的多面手。”李桂來說。
山道上,新栽的油鬆苗正舒展嫩芽。記者跟著張科攀上山頂的一處開闊地,隻見遠山如黛、綠浪層疊,山風裹挾著鬆脂的清香扑面而來……“把林子護好,看著這滿眼的綠,心情舒暢。”張科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2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