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台方案 到2032年力爭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

人民網沈陽8月10日電 (記者王斯文)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 近日,遼寧《率先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准農田實施方案(2025年—2032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台,就推進全省高標准農田建設進行部署。
《方案》明確,到2032年,力爭將省域內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累計改造提升800萬畝。同時,完善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全周期責任倒查和終身追責機制。
遼寧的高標准農田建設要求堅持全省一盤棋,健全高標准農田建設多元投入機制,因地制宜明確遼中北、遼東、遼西和遼南不同區域的建設重點、治理措施和投入標准。建設過程中,適度歸並零碎分散農田,合理設置農田防護和水土保持措施。持續完善田間灌排體系,做好田間道路的科學規劃設置和電力設施配套建設。新建項目優先開展田塊整治、田間灌排體系、田間道路和電力設施配套等基礎建設。
遼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為6251萬畝,截至2024年已建成高標准農田3820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61.1%。今年起至2032年,遼寧高標准農田建設按三個階段推進:到2028年優先在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和黑土地保護利用重點縣,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主要涉及27個縣﹔到2030年重點將部分產糧大縣和水資源保障相對充分地區的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主要涉及14個縣,力爭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面積5900萬畝以上﹔到2032年,將遼寧有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剩余縣(市、區)內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主要涉及51個縣。
遼寧要求,對土地規模化流轉的,在簽訂流轉合同時要明確經營者對高標准農田設施的管護責任﹔對沒有進行流轉的,由村集體具體實施管護。強化縣級管護職責,完善鄉鎮落實、村級實施、多元參與的運營管護制度。同時,結合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高標准農田運營管護模式,整合基層力量開展網格化日常管護。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委托行業機構等方式,對技術性較強的設施設備進行專業化維護。嚴禁擅自佔用高標准農田,經依法批准允許佔用的,各地要及時落實補建,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健全高標准農田建設和運營管護多元化投入機制,建設時要落實好“五統一”,即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准、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同時,鼓勵農民對建材進場、日常施工、隱蔽工程驗收及監理履行職責等進行監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