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h!生活丨早晚,來錦州!

清早,1200多米的向陽街上
每天3萬多人的味蕾
在這裡被喚醒
傍晚,小凌河畔華燈初上
這邊大爺大嬸翩翩起舞
那邊年輕人“烤”出一路歡聲笑語
這裡,是遼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這裡,是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之城
這裡,是錦州
當第一縷陽光
從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頂劃過
2公裡外的石橋子早市
已經人頭攢動
每天清晨
走進向陽街的人們
用美食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停車場裡的
“京A、津C、冀B、蒙D……”
這裡不僅是本地居民的“早餐食堂”
也是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1400多個攤位特色美食琳琅滿目
令人饞涎欲滴
“來一份不啊?”
“在這吃,還是拿走啊?”
一元一張的“雞肉夾”
熏味十足
二元一份的煎餅盒
酥脆鮮香
三元一份的豆腐腦
可甜可咸
還有兩種隻有在遼西
才能品嘗到的特色美食——
一個是炸大棗
裹滿蛋清糊的大紅棗
用熱油炸透
外酥裡糯
瞬間散發出香氣
另一個是面茶
小米面熬成的面糊
略帶咸口
碗中再撒上炸好的大黃米果子
米香十足
水產區的大蝦活蹦亂跳
還帶著渤海灣的鮮氣
寧夏的硒砂瓜
海南的菠蘿蜜
本地的遼峰葡萄
新鮮又便宜
剛摘下來的茄子、豆角
嫩得能掐出水
附近的居民蹲在攤前挑挑揀揀
為家人的一日三餐准備食材
9點半,這裡准時散場
撤攤、人工清掃、洗掃車登場
……
半小時后
繁華的早市成功變身主干道
干干淨淨、車來車往
在錦州,每天“變身”的
還有海濱的筆架山“天路”
一道1600余米長的砂石路
將海岸與筆架山相連
退潮時
人們可以沿著它走到筆架山
漲潮時
這條路會被海水完全淹沒
筆架山便成了一個孤島
錦州人的快樂
就藏在潮來潮往的喧騰與寧靜中
傍晚,落日熔金、雲霞似火
錦州的另一面開始蘇醒
小凌河畔的東湖公園率先熱鬧起來
步道上人流如織
結束了一天工作的人們
在這裡享受難得的夏日清涼
網球場上
揮拍的不僅有朝氣蓬勃的小伙兒
也有活力滿滿的阿姨
籃球場上
少年奮力拼搶、傳球快攻
廣場前
老人們精准地踩著節奏
跟隨旋律翩翩起舞
健康、活力、安逸的氛圍
便是夜幕降臨前最溫馨的序曲
暮色將至
凌河夜市的燈籠也漸次點亮
把整條街染成流動的星河
夜幕中
1200多個小吃攤位挨挨擠擠
升騰起一片更濃烈的煙火氣
照亮一城夜生活
鐵板魷魚的“滋啦”聲剛落
烤冷面的鏟子又“叮叮當當”敲響
現榨凍梨汁酸甜可口
炭烤豬蹄軟糯Q彈
燒烤攤前煙火繚繞
師傅們手法嫻熟地翻轉肉串
油脂滴落炭火
香氣直往鼻腔裡鑽
肥瘦相間的羊肉串
配著冰爽的啤酒
是錦州人刻在DNA裡的
夜生活標配
遼西走廊
連接起東北與中原
咽喉要道上的錦州
匯聚各地美食,又融合當地特色
終成“大器”——錦州燒烤
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
……
萬物皆可烤
“老板的姓氏/名字+擅長的烤品”
錦州燒烤的店名就是這麼
“簡單粗暴、行之有效”
一張小桌、一個烤爐
幾把小串、幾瓶啤酒
在錦州,沒有啥事是一頓燒烤
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就兩頓
如今,錦州燒烤產業
相關從業人員已超10萬人
“錦州燒烤技藝”
獲評錦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錦州燒烤行業協會會員店
在海外吸“粉”無數
洛杉磯、溫哥華、墨爾本、迪拜
……
都有“錦州燒烤”的招牌
這裡的日子
是被早市的香味喚醒的
是被筆架山的海風吹醒的
是被夜市的烤串香勾著的
是被東湖公園的晚風拂過的
早晚都要來一次錦州
在這座閑適的濱海城市裡
悠悠地逛,慢慢地品
體驗最濃的煙火
最暖的人情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趙強
總監制︱楊義 張玉珂
監制︱周賀 李娜 那其灼 徐冬兒 劉雲
統籌︱唐嘉藝 劉開陽
文案︱湯龍 邱宇哲
出品︱人民網網聯中國融媒體工作室
支持︱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