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裡的時光煥新:當老故事邂逅新風景

在城市發展的浪潮中,鞍山市鐵東區始終堅守“地域文化”核心,以傳承與創新並舉的理念,讓老街區在時光流轉中煥發新的活力。通過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積極探索“老建筑+新消費”“原場景+新體驗”的發展模式,成功打造了東賓特色休閑文化街區、工人街青年巷等一批承載城市記憶的文旅新地標,為城市發展注入了鮮活的文化動力。
煙火氣裡的城市記憶與青春活力
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是刻在市民心底的溫暖印記。作為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老街區,工人街曾以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密集的商鋪飯店而聞名。2025年3月,鐵東區啟動改造工程,將其劃分為東、中、西三段特色區域,讓老街區在保留底色的同時煥發新生。
東段“青年生活”休閑區裡,口袋公園與咖啡茶座相映成趣,年輕人或圍坐閑談,或在藝術小品前駐足拍照,休閑座椅上偶有老人晒著太陽回憶往昔,新舊時光在此溫柔交融。文化牆堪稱“網紅打卡點”,斑駁牆面上,工業記憶與現代藝術碰撞出奇妙火花——“鞍鋼之窗”與“薔薇姑娘”並肩而立,老居民指著牆繪裡的“第一爐鋼”細說鞍山的驕傲,年輕人則通過畫面讀懂城市的奮斗史。中段“鞍山故事”體驗區結合特色商鋪和文化牆的展示,展現鞍山工業歷史背景下的工人街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西段“鞍山味道”示范街則將積極引入各類特色餐飲店鋪,包括本地老字號、網紅餐廳等,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
如今,街區內的牆繪不僅成為顏值擔當,更化身文化紐帶,讓老鞍山人重溫記憶、新青年讀懂城市,外地游客也能透過這一藝術窗口,瞥見鞍山的歷史厚度與青春活力。
老建筑裡的慢時光與新愜意
始建於1919年的台町,是鞍山近代建筑中內涵豐富、最能體現歷史風貌的特色街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式建筑99所,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2023年,這裡升級改造為東賓特色休閑文化街區,並成為全市首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
2025年,鐵東區以申報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為契機,從加強歷史文化挖掘與展示、基礎設施提升、豐富業態布局、提升游覽體驗、加強綜合管理與統籌協調發展等多方面對街區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涵蓋自東風街始至鐵東十二道街止的主動線改造,預計2025年10月底完成。目前,一期工程中的東風街步行街改造、台町公園改造、街景公園改造、非遺廣場改造、2處口袋公園改造、導視系統建造及10處綠化點位提升等七個重點項目建設已順利完成。
如今的東賓特色休閑文化街區,正因一間間風格各異的咖啡館而煥發新生。它們或藏身於爬滿藤蔓的老別墅庭院,樹影婆娑間支起陽傘木椅﹔或佔據街角明亮櫥窗,將烘焙的暖意與花香一同贈予路人。人們在此放慢腳步,在綴滿鮮花的露台落座,捧一杯手沖咖啡,任由時光在老洋房的磚牆光影裡靜靜流淌,享受著街區獨有的愜意。
讓老街區留住記憶更煥發生機
為支持特色街區發展,鐵東區出台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專項政策並同步實施《台町建筑規范導則》,通過管家賦能,讓市場經營主體一並享受國家、省、市關於更新改造、業態升級、消費促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憑借優厚的入駐政策和清晰的發展規劃,吸引了眾多特色餐飲、文創手作、民宿休閑等多元業態的優質商戶入駐,全力推進本地人中意、外地客鐘情的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美好生活城市建設。
鐵東區緊抓文體旅消費持續攀升的機遇,圍繞“留住城市記憶”下功夫,在讓老建筑放光彩、老街區有味道的過程中,重塑老舊城區的消費體驗。今年以來,工人街、東賓特色休閑文化街區已盤活商鋪15處。未來,鐵東區將繼續以文化為魂、以創新為翼,讓更多老街區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成為承載城市記憶、激發城市活力的亮麗名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