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把68萬平方千米實景搬進數字空間
近日,遼寧省自然資源廳、省數據局聯合發布全省2025年實景三維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應用典型案例,8個案例涉及消防、生態治理、防汛抗洪、地質災害防治、森林防火、露天礦管理、海域監督等諸多領域。
實景三維數據真實、立體、時序化地反映和表達人們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數字空間底座,已深度融入並深刻改變日常生產生活。我省2023年啟動實景三維遼寧建設,目前已建設約68萬平方千米不同精細程度的地形級、城市級、部件級實景三維數據,為數字遼寧建設提供統一的時空基底。
在地形級數據獲取領域,全省14.8萬平方千米土地的“衛星照片”已制作完成,為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監測、城鄉規劃建設等領域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支撐。覆蓋全省域的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可為城市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地理信息數據底圖服務。
在城市級數據獲取領域,全省14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建成區(約4841平方千米)已建成精細的“三維立體地圖”,更逼真地展現樓房、道路等城市建筑和地物的外形及表面細節,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直觀精准的三維空間信息,是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區”等智慧應用不可或缺的基礎數據。
在部件級數據獲取領域,我省成功構建了沈陽市總長度20.17千米的“超清數字路”,精細呈現了7萬多個包括道路標志、標牌、電杆、井蓋、行道樹、護欄等131類重要道路部件的三維形態。這條“數字路”可助力沈陽智慧交通建設,如利用模型優化交通信號燈配時方案,緩解交通擁堵,利用三維地圖數據為智能汽車指路等。
省自然資源廳將以此次典型案例發布為契機,推動實景三維數據應用到更多行業領域。同時,也將堅持“數據為王、應用為本、創新為要、安全為基”原則,持續做新做大實景三維遼寧數字底座,做多做好應用場景,為推動我省數字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要素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