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批援岡比亞中國醫療隊從沈陽啟程

人民網沈陽7月1日電 (記者孝媛)為進一步增進中非傳統友誼,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安排部署,7月1日,由遼寧省承派的第23批援岡比亞中國醫療隊從沈陽啟程,奔赴岡比亞共和國首都班珠爾,執行為期1年的醫療援助任務。
第23批援岡比亞中國醫療隊啟程。人民網記者 孝媛攝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於2025年2月完成第23批援岡比亞中國醫療隊組隊工作。該批醫療隊10名隊員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盛京醫院、附屬第四醫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以及中國醫科大學等9家單位聯合選派,涵蓋內科、普外科、骨外科、重症醫學科、婦產科、兒科、麻醉科、超聲科、中醫針灸科等9個專業。全體隊員已完成為期3個月的出國前綜合能力培訓和考核,他們將繼續致力於幫助岡比亞共和國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著力培養當地醫務人員,為受援國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醫療隊隊員們舉行宣誓儀式。人民網記者 孝媛攝
醫療隊隊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林琳介紹說,醫療隊由9名新隊員和1名留任的老隊員組成。隊內有7名黨員,組成了臨時黨支部,大家將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醫療隊將積極與當地醫護人員進行充分交流合作,完成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疑難手術的開展,分享中國經驗、遼寧經驗。”
“十年前我曾參與援助也門,今天再次踏上援助岡比亞的征途,內心非常激動!”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醫生袁治國表示,我們會盡全力完成使命,為當地人民造福。
袁治國的女兒袁暢是中國醫科大學2024級紅醫班的學生,她跟媽媽一起來到機場為爸爸送行。“爸爸是醫生,所以我從小也樹立了學醫的志向。十年前爸爸援助也門的時候我還小,現在我也學醫了,更加懂得了爸爸此行的榮譽感和責任所在。”
醫療隊隊員的家人們來到機場送行。人民網記者 孝媛攝
41歲的李剛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超聲科的醫生,2023年剛剛結束一年的援疆工作,今天又開啟了援外的工作。“之前院裡已經派出了多批援外的醫生,我非常羨慕他們,希望自己也能夠跟他們一樣優秀。所以這次我是主動報名參加醫療隊的,雖然孩子還小,身為護士的妻子也很忙,但家人都特別支持我參加這次援外工作。”
醫療隊隊員與家人道別。人民網記者 孝媛攝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在機場為第23批援岡比亞中國醫療隊舉行了簡短的歡送儀式,隨后,醫療隊隊員與家人、同事道別,開啟為期1年的援外工作。
看著林琳遠去的背影,妻子倪楠終於忍不住落淚。“作為家屬,也同樣作為一名醫生,我對他的工作是非常支持和理解的。我會在家好好照顧爸媽和孩子們,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光榮地完成這次援外任務,期待他們明年能夠平安順利地歸來。”
據了解,遼寧省作為承擔國家衛生援外任務較多的省份之一,已累計向也門、科威特、阿爾巴尼亞、岡比亞、密克羅尼西亞等國家派出110批2483人次醫療隊員,援外醫療隊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民眾的廣泛贊譽和熱烈歡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